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西医结合专业定位的困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西医结合专业定位的困惑
[复制链接]
60
|
0
|
2019-8-23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西医结合专业之困
笔者在带教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时候,经常遇到学生咨询:中医发展好还是西医发展好、考西医研究生好还是考中医研究生好、不学中医直接学习西医行不行或者放弃西医单学中医行不行,诸如此类,其核心还是关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方向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困惑不少。
实际上,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学校教育正处于红火之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600人左右,而且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生源十分好,分数往往高于其他传统的中医药学专业。但是,在高分入校和报考火热场面之后,往往会给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带来新的困惑。调查发现,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专业思想不牢固。相较于中医、骨伤或者西医临床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这些学生目前没有一个明晰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这就会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困惑,究竟走中西医专业是不是一条光明大道?再加上专业课程中西医理论和知识的不断碰撞,甚至矛盾或者无法自圆其说,往往在内心形成对中医或者西医的一种批判或者不安定的心理。尤其是在中医院校招生文理兼收的情况下,有些学生对中医或者西医很不适应,要么中医艰涩的文章和深邃的中医理论看不懂理解不了,要么西医学的基础知识如同天书学不会。这样下来,班级中就会出现分化,动摇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思想和信念。
二是专业分化比较浓郁。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往往开始进行专业的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不会西医的,可能对中医十分感兴趣,考虑中医的发展;或者一部分人对西医十分感兴趣而排斥中医学的知识。这两种情况都更倾向于单一性质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专业缺乏明确定位
中西医结合专业经过几年培养之后,重新分化为单纯的西医或者单纯的中医,是与这个专业设置当初的目标相背离的。对于这样的问题,该如何看待?缘何在火热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招生之后会造成学习思想的不稳固?笔者认为,这是由中西医结合专业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临床发展模式造成的。
对于大学生来讲,在专业的学习上关注的主要是未来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的解决在于专业性的岗位设置。如果没有对应的岗位,一个专业的发展必然会走向畸形。就如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一样,如果学校与医院或者其他领域没有很好的岗位对应,那么这个专业也发展不好。而实际上,在目前的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中,学校与临床医院以及相关专业的管理部门存在着脱节的问题。
此外,在医师执业方面存在困惑。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位,中西医结合医师在执业上很容易陷入超范围执业的窘境。从当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分布来看,主要以中医医院为主,从属于中医管理部门管理。可是一旦出现问题,采用的判别标准却非中医领域所能左右,也无法形成供社会全面接受的判定标准。因而,很多医师执业上会选择一种保险的措施,走西医或中医道路似乎更为妥当。
当前,必须重视一种现象,那就是在形式上中西医结合的拘束发展总是被临床上中医西化所困扰。从名义上讲,中西医结合已经有相应的学科归属门类,但在操作上,却总是面临各方掣肘。这种掣肘力量一方面来自于西医学的怀疑和排挤;另一方面来源于中医界内部的思想争论,对于中医使用西医没有强大的支持,这种不支持观点持有者主要是担心中医旗帜的变化,从而对于中医西化进行严格的限制或者批评。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各级中医医院中西医共存、中医大量使用西医或者西医大量使用中医的现实。这种现象究竟如何评价?在中西医结合属性归纳上有多少量和质的变化,至今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和规范。
中西医结合专业该如何发展
因而,在诸多困惑下,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必然陷入一种临床上的困惑。医师不能够理直气壮地开展职业工作,那么临床工作就不能够充分开展并日渐成熟;临床医师不能充分开展工作,就会导致在人才入口上的被动,学校培养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就没地方去;人才解决不了出路,学生从而产生专业调整的思想。因而,对于当前社会热门需求的专业却不能进行医疗行为或者受到行业管理的一些限制,那么这个专业的发展就需要引起一种深入的思考,如何才能理顺社会需求与行业管理以及医院实际发展和职业的需要?
笔者认为,要妥善解决大学生尤其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当下必须妥善解决几个核心问题:一是把中西医结合专业作为单独的专业进行培训,从归属中医、西医的范畴中解放出来,建立自身的发展和评价、完善模式。只有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规范,才有道路可走。
二是行业管理上,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中医临床等进行明细的分化和解释,逐步取消限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行业政策。比如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认证问题和考研究生的问题,应该有向中医或者向西医双向转变的机会和权利。
实际上,临床医学的几千年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中医、西医都无法解决临床的需要,都各有长短,尽管两者都能达到自己学科的极致,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总是不能很好地回避中西医结合使用解决临床难题的现实。对于中医西医来讲,本身都是医学手段,无论如何,只要有利于提升医疗、预防保健水平,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要,有利于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矛盾,那么就应该将限制专业发展的管理性政策进行及时的修正。而这方面,我们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否则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西医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困惑就在所难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儿科
会员之家
中医资源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医学视频
妇科病治疗中心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