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真中医是怎样炼成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真中医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57
|
0
|
2019-8-23 0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以中国哲学模式, 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通过观察世界来认知生命活动,反过来也通过对生命体的内视、感悟与体验来认知世界,把人与世界联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了“身国一体论”。
研究人的生、长、壮、老、己时,注重摄生与疾病的防治,以追求生命的“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良好状态为最终目标。因此,中医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其独特的思辨规律与方式,坚持中医的思辨方式才能成为好中医。
哲学是中医的灵魂与方法
中医学的构建来源于黄老学说,《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与同时代的《黄帝四经》、《道德经》的学术方法和思辨方式都一脉相承,深受《易经》之影响,因此有“医易相通”之说。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指阐明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中医认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就充分道明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中医研究的对象是活着的生命体,这就必须注重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因此中医的思辨方式必须是哲学式的,而不是循证式的。同时,古代中医既是治疗者,更是“长视久生”之道的修行者,用修行来感悟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本源,力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象数理气是中医思辨的核心
象数理气是中国古代认识事物规律的认知方法,象数理来源于《易经》,炁是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现代多写作气。
中医的“象”就是藏象、病象、脉象、舌象等人体生命活动的征象,是外象,是人的神志活动与脏腑等生理功能在外的表现形式,“有诸内,必形于外”,“司内揣外”,通过知象可以得知人生命活动的内部运行状态,从而作出判断。
中医的“数”就是太极(1)、阴阳(2)、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3)、春夏秋冬四季、升降出入四象、四气(4)、五行(5)、六经、六淫(6)、七情(7)、八纲、八法(8)等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定数。
中医的“理”是指通过取类比象、识象,运用“数”的定数来推衍人的生命正常与否。在象与理的结合运用之中,便是运用理将象中多种类象层层剖析,剔除无理之象的取象过程,象数理三者不可分。
由于象与数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理是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生命观,因此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想。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也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更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人生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气的种类依来源划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经络之气;气的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它们密切配合,相互为用,才能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百病生于气也”。
象数理气运用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就形成了“病脉证并治”体系,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以此为每篇的题目来论述中医的治疗,成就了中医第一部临床专著。
遵循中医思辨方式摄生是必修课
医圣张仲景给医师的定位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全长身、以养其生”,观乎历史上名中医,如华佗、扁鹊、葛洪、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张景岳等对中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之人,无一不是医道兼通、智慧双修之人。再看现在的国医大师大多数都是以八九十岁的高龄还活跃在临床和教学一线,因此一个真正的中医必须是摄生的倡导者和力行者。
摄生是指把握生命、摄取生命所需精气神(生命所需的养分),“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道德经》语)之原则,才是中医摄生的第一要务。
所谓“利而不害”,一是指待人应真心诚意;二是做事的人以无为思识为用,慧识与智识同用,并不是单纯用有为意识而掌握;三是真正好善的人乐于施舍,不会执著于过多的拥有。
所谓“为而弗争”,是指不在事情结束之后争执做这件事情的对与错,这是一不争;不在事情结束后争执做事过程中的好与坏,这是二不争;不在事情结束之后争执做事带来的得与失以及其他人的评价与议论。这是三不争。
只有遵循“利而不害”与“为而弗争”,才能够志意和,否则再多的练功方法也无法达到形与神合的结果,这也要求医师要少一分功利心,多一分救人心,这样才能实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摄生目标。
现代文明成果是补充
中医认识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包容所有文明成果,从中医体系的奠基开始,就吸收当时许多的成果,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也都是随着社会学的发展而产生;针灸、火罐用具也都随着工艺的改进而变化。近代文明飞速发展,各种成果如心理学、方法论、系统论、信息化等方法不断产生,西医西药、各种医疗器械和诊疗设备层出不穷。作为研究人体科学的中医学,要广泛吸引现代文明成果,为我所用,补充和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笔者认为,一名优秀中医师必须掌握象数理气的精髓内涵,熟知象数理气的思辨方式,并且身体力行其摄生方法,同时又能够运用现代文明成果诠释中医,如此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王牌胡汉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