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骨科特色不仅是小夹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骨科特色不仅是小夹板
[复制链接]
81
|
0
|
2019-8-23 00: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12年2月2日《中国中医药报》5版刊登宁夏中医研究院郭仲华主任医师论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的中西医防治方法”即:固定、动静结合、中药内服、中药外治、功能锻炼五措施的文章。2011年5月4日《健康报》曾刊登其《中医骨伤科应全面发展》一文,提及“我在门诊看到一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已在某中医院骨伤科手法正骨石膏固定1周,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成角尚未完全矫正、固定角度也欠佳”的案例,呼吁“骨伤科医师应知难而进,努力学习和掌握骨折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技术”。认为“中医院校恢复中医骨伤学专业”的建议应引起重视。对此,笔者谈一点浅见如下。
“小夹板”并非中医独有
长期以来,有些报刊杂志把“小夹板外固定”当成“中医骨科”或“中医接骨术”之特色。如郭氏论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的中西医防治方法”五措施,首先是固定,即所谓“以小夹板固定”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
小夹板splint一词源于拉丁词根。小夹板治疗骨折,这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文集》之“骨折论”、“外科论”、“整复论”诸篇中早有详述。20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中西结合治疗骨折,又称“现代中国接骨法”,提出以内因为主导的“动静结合”治疗骨折原则,总结出一套以小夹板固定为特点,辅以手法复位、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的中西医结合骨折新疗法。对此,尚天裕教授在1994年中国洛阳中医骨伤国际培训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新疗法》认为:“欧洲古代医学在未与现代科学结合前,对骨折的治疗和我国传统方法完全相似。”
事实上,中医骨科并非就是小夹板固定,中医骨科也并非就不手术。中医骨科博大精深,需要研究的未知领域还很多。
中西医结合骨科已失中医精髓
传统中医骨科经典如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认为:“凡骨碎断……捺正了,要时时曲转,使活处不强。”而采用“中西医防治方法”的郭氏主张“固定时限……一般以四周为宜”。
如上所述,“小夹板”以及“固定”等词都是源于西医。其实,从西医骨科史看,古埃及木乃伊固定骨折的夹板由竹子、芦苇、木头或树皮做成,并以亚麻衬垫。自古希腊以来,西医骨科的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一直在应用。有些中医骨科专家把杉木或杉板固定说得颇神,既然都属于外固定,都不会违背骨折II期愈合的规律。至于手法正骨,既已发生骨折,出血肿胀、瘀血凝结或已机化,即使是“圣手”恐怕也难以整复如初,搞不好还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目前的中医骨科权威著作如郭维淮《平乐正骨》一书,其核心理论如骨折的愈合机制也是抄袭西医的II期愈合理论:其早期“瘀血肿胀期”,即西医所谓反应期(包括骨折血肿炎症期和肉芽组织形成期)把瘀血块当成宝贝,而中医骨科要在祛瘀:“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所以说中西医结合骨科既要利用瘀血凝块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又要用“活血化瘀”药祛瘀,显然是矛盾的。同样,已流传300多年有七代传人的“罗氏正骨法”或有五代传人的“何氏骨科学”等也都是如此。
可以说,中西医结合骨伤科把西医所谓“科学的”固定理论硬性植入传统中医骨科使之“西医化”而丧失中医的精髓,变得西医方面不如正规西医、中医方面徒有虚名而无实际疗效,丢掉了市场,亦属必然。笔者认为,传统中医骨科确实应该重视,而被丢掉中医精髓的“中西医结合骨科”确实应该抛弃。否则,让“中医院校恢复中医骨伤学”恐怕也是很难的。
中医骨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据史料记载,我国殷商时代即有骨折治疗之记载(张炜:《商代医学文化史略》)。《周礼·天官冢宰》则有专职的骨科大夫(“疡医”,疡即伤,折疡,即折伤也)。而且“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四为下”,医疗水平颇高。
重视药物治疗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谓“(灌)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不死。”《居延汉简》记载汉武帝太初3年(公元前103年)戍卒的骨伤科病历。《吴书》:“合肥之役,凌统身被六七疮。有卓氏良药,故得不死。注:疮古文创,疮,戕也。戕毁体使伤也。”(参见《太平御览》)。《北史魏本纪》记载:“癸未诏曰:肆州地震陷裂死伤甚多,亡者不可复追,生病宜加疗救。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药就疗。”(《二十五史·南史 北史》)据《清史稿》记载,道光十年(1830)“闰四月二十二日,元氏新乐荷泽曹县等处同时地震,房舍倾圮,人有压毙者”;“京畿三辅北方广轮千余里,同日地震。其尤甚者,则直隶之磁州、河南之临漳县等处”。清医书记载:“维时磁州地震,压毙者甚众,民部制丹,遣人驰往,救活不下千人,大有起死回生之妙。”“虽遍体重伤,死已数日,只要身体柔软,用此丹灌服,少顷即有微气,再服一次即活。”(叶永元《伤科要方》)。这里也都是强调“药物”。可见古来中医骨伤科对地震救灾并非无所作为。现在不被重视,仍然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绝活”甚多
中医骨科,历史悠久,名家辈出,“绝活”甚多,不可以一概用“小夹板”括之。有的接骨方法简单而效果显著,如万籁声《武术汇宗》所言:“竟有在数小时内将骨接好,翌日即能步履,一星期即完全平复者。”其愈病之机理当然不同于固定说者。与手术者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之哈弗系统骨内模造I期愈合理论亦有别。
不固定亦能治骨折
本文开头提到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笔者采用中药加运动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试举1例以说明之。
患者王守兰,女,60岁。于2011年1月24日就诊。不慎于2011年1月11日滑倒跌伤左臂,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X摄片示:“左桡骨远端示纵行裂隙影,直达关节面下,断端对位对线可;左尺骨茎突亦见骨质中断,断端略分离。印象:左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予复位、石膏固定和对症处理13天,仍疼痛难忍、夜间难眠。治疗经过:解除固定,如法治疗2天即感轻松,能举杠铃;5天后活动自如,非常满意。2月12日到青医X线摄片复查报告:左侧桡骨、尺骨可见多处骨皮质不连续,对位对线可,关节间隙存在。印象:左侧桡骨、尺骨骨折可能性大。3月17日摄片愈合良好,未予出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