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三阳易治三阴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阳易治三阴难
[复制链接]
130
|
0
|
2019-8-23 0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学入门·痈疽总论》有“三阳易治三阴难”一语,专从经络循行部位考量。笔者学习《伤寒论》偶有一得,亦为“三阳易治三阴难”,然与彼不可同日而语。
仲景昔日“勤求古训”,而著《伤寒论》。古训中当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一句。《伤寒论》中“三阳”、“三阴”至今众说纷纭,笔者参考《素问》“善治者治……其次……其次……”之意,以外邪入侵之病程阶段解之,颇能说明一些临床问题。此病程参考了时间,如“日传一经”,也参考了空间,如涉及经络区域的病变。但更重要的是依据了外邪由浅入深的步骤:气血不畅(正邪之争的战场)初在太阳皮毛,善治者顺正气抗邪之势迅速解决“战斗”,不善治者或者贻误战机、或者不识机体抗邪之势误治,导致病变向深进展。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不识病,不识势,不懂得调整人体的正气使之有序,则病位渐深。由皮毛而肌肉,由肌肉而经脉,由经脉而六腑,最后入五脏。未入五脏者以腑病为主,相对容易治疗,迁延入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为了给病程系统归类,仲景采用了“三阳”、“三阴”命名(“三阳”、“三阴”归类在古代是极普遍的现象,据《黄帝内经释难》转引王玉川先生考察,中医古籍里有29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
“三阳”多腑病,“三阴”多脏病。《难经正义》言:“以脏病深,腑病浅,分其难易耳。”即三阳易治、三阴难治之意。不过此为系统归类的概括,只言大概,不可绝对化,故《难经正义》又云:“然亦不可拘。”
三阳易治三阴难,病变深浅是一方面,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难经发挥》对于五十四难“脏病难治,腑病易治”的解读颇能启人心智,略述如下:
脏病何以难治?这是五脏生理特征及功能决定的。一则人以五脏为本,《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脾胃者仓廪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封藏之本”。五脏发病,生命之根本受到动摇,故“难治”。二则五脏藏神,《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脏》也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五脏有病,会损及五神,五神之病药力难及,故“难治”。三则五脏的特征是“满”,《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脏贮藏精微,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五脏有病,精微匮乏,就会产生种种虚证,虚证调补非短时间能纠正,故“难治”。
腑病易治,是因为六腑“实而不满”,以通为顺,生理上是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理上多实,治疗上只要使之通,就可使功能得以恢复,因此在治疗上较五脏病证要容易治疗得多。
柯韵伯《伤寒论翼》中有一段话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阳”、“三阴”治疗中的不同:“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阴阳异位,阳宜升发,故主以柴胡;阴宜收降,故主以乌梅。阳主热,故重用寒凉;阴主寒,故重用辛热。阳以动为用,故汤以荡之,其证变幻不常,故柴胡有加减法;阴以静为体,故丸以缓之,其证有定局,故乌梅无加减法也。”这段话从宜升与宜降,重用寒凉与重用辛热,汤以荡之多加减法与丸以缓之无加减法三个方面,点明了厥阴少阳治疗的不同。
我们也可以粗略地把三阳看作是一种功能上的短暂失调,而把三阴当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病态体质。总之,三阳易治三阴难,医者切不可将三阳治成三阴,错治不如不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针道天下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杏林杂谈
浪漫的小灰灰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