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七损八益各家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七损八益各家谈
[复制链接]
86
|
0
|
2019-8-23 0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里的“二者”指阴阳,指出“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关键。但对于“七损八益”的理解,历代的认识极不一致,分歧颇大。综括历代学者的诠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症状以阴阳为纲说:杨上善《太素·阴阳》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之论,认为“阳胜八益为实,阴胜七损为虚”,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杨氏之说以阴阳为纲将疾病症状进行了分类,强调阴阳是分析、认识疾病的关键,正所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为阴阳成为八纲辨证的总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至于对“七损八益”的具体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阴胜的“数慄而寒”拆为两损,而阳胜的“汗不出而热”只作一益,有强凑七、八之数之嫌;二是与下文调和阴阳的方法义不贯通,故此说并不为后世医家所采纳。
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说:王冰则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的论述,认为七损是指女子月经贵以时下,八益是指男子精气贵乎充满,所谓“然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阳八宜益,交会而泄精。由此则七损八益,理可知矣”。吴崑《素问吴注》也指出:“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泻,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对此,张介宾《类经·阴阳类》曾反驳说:“按启玄子注此,谓女为阴七可损,则海满而血自下;男为阳八宜益,交会而精泄,以用字解为房事。然经血宜调,非可言损,交会精泄,何以言益?”实则,王氏与吴氏是将“七损八益”解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故丹波元简《素问识》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成长阶段为益,衰老阶段为损作解,认为女子七岁、二七、三七、四七与男子八岁、二八、三八、四八共合为八益,女子从五七到七七、男子从五八到八八,共计为七损。明确提出了“七损八益”为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与规律。
阴阳术数说:张介宾《类经·阴阳类》从阴阳术数的角度,指出:“七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之数。七损者言阳消之渐,八益者言阴长之由也。夫阴阳者,生杀之本始也,生从乎阳,阳不宜消也;死从乎阴,阴不宜长也。”反之,即为早衰之由。这里张氏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而张志聪《素问集注》的观点与张介宾正好相反,他认为:“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七损八益者,言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也。然阳气生于阴精,知阴精之不足,而无使其亏损,则二者可调。”可见两说是基于对《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从不同角度理解而成。今人亦有从七、八脏腑之成数、在洛书九数方位图的象数位置而阐释的。这些说法认为“七损八益”反映了《内经》顺从四时阴阳诊治与养生的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观念。
房中术说:早于《内经》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天下至道谈》明确记述了“七损八益”的内容,其文曰:“气有八益,又有七孙(损)。不能用八益、去七孙(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七十下枯上脱,阴气不用,唾泣留(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贰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积)气,七曰寺(待)赢(盈),八曰定顷(倾)。七孙(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丹波康赖《医心方》所引《玉房秘决》之文与该文近似。可见“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之术,即8种有益于人体的行为和7种有损于人体的行为。虽然各家对七损、八益的具体行为的理解不一,但均强调吐纳、导引的运用,保持精气满盈、调整各自的心身状态,切忌情急倾倒为其关键。上世纪80年代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以来,绝大多数的学者遵从此说。
从原文语境及文献考证出发,“七损八益”指古之房中术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其他诸说均谈的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与“七损八益”是调和阴阳的关键并不矛盾,而且对理解人体生命、指导人们养生防治疾病也有一定意义,亦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黄帝内经》提出“七损八益”,也不是为了单纯指房中家所论之房中术,而是把它理论化、抽象化,并上升到阴阳天地变化规律的角度来总结、理解、运用。阴阳观念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古人“远取诸物”的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但也同“近取诸身”的两性生殖现象有关系。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指出:“中国人的科学或原始科学思想认为:宇宙内有两种基本原理或力,即阴与阳,此一阴阳的观念,乃是得自于人类本身性交经验上的正负投影。”故现代也有人认为,此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提出“阴阳之道”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两性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则是对它的哲学概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把阴阳称为男女,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早于内经的《天下至道谈》的文字来看,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内经》将“七损八益”加以引用,并进一步升华到阴阳天地变化规律,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王牌胡汉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