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药文化之内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文化之内涵
[复制链接]
59
|
0
|
2019-8-23 01: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不仅决定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而且决定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在全球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各种价值观交融与碰撞的今天,中医药事业遇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是对文化认知的问题。
何谓中医药文化
“文化”源于《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文化的最大作用是以文化人、教化天下。
综合各家对“文化”的释义,可以发现,时代、民族、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人们很难达成一个对文化概念的共识,不同的群体各有其信奉的不同文化,但其基本内核包括内隐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规范,外显的是其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创造物。
对“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同样也是莫衷一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
中医药文化分三个层面
按照学术界一般观点,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有学者将它概括为心、手、脸三层面。“心”层面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手”层面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制度、行为、管理,“脸”层面的文化就是中医药文化的环境形象、品牌。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的本体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气一元论的本体观念 人们对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的看法不同,决定了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不同。
中医学的本体观是气一元论,是中医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恒动变易的系统有机论思想的源头。中医学吸收了中国哲学的精气学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学理论。“气”是《黄帝内经》应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概念,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和气,命之曰人”,并以阴阳二气为中介说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而有“生气通天”之说,又以五行之气说明人体内部五脏之间的滋生制约关系,其他如运气学说以三阴三阳和五行之气说明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联系,以“六气(指人体精、气、津、液、血、脉)源于一气”说明人体各种生命基本物质之间的联系,以“百病皆生于气”说明病因与发病的关系等。
中医药学气一元论本体观,可以关照到整体、分化、内在矛盾和相互作用,是一种关系性思维;西医吸收了古希腊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和元素论本体观,注重的是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和外部作用,是结构性思维。
2.虚静、直觉、象数的思维方式 中、西医学的差异只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制造者是隐藏在两大理论体系背后的思维方式。
虚静是一种内向思维方法,与西方世界将主体和客体相对立的认知方式不同,虚静思维跨越了认识事物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让心智进入“无思”、“无念”的虚静状态,调动潜意识储备的信息和能量进行认知思维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虚心静神的体证方法回到先天本然,保养太和真朴之气。如《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最根本的养生智慧,既是养生方法,也是养生原则。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在虚静专意状态下契入真理,获得灵感,达到“顿悟”,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
象数思维是通过意象性的概念、符号、数量等象数模型,通过象征、类比、类推的方式来把握认识对象,阐释有关天地人三才,宇宙万物存在方式、表现形式、运动变化度量和规律的思维方式。中医“气”、“阴阳”、“五行”、“藏象”、“证”、“本草”等概念的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辨证论治的思维基础,超越了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界限。
3.调和致中的价值取向 “中和”是《周易》中给人们提供的从时间、空间、条件、关系等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庸》更明确地界定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将“中和”思想提升到天下之大本和达道的高度,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用药疗疾的目的是“去其偏胜,得其中和”。
4.仁心仁术的道德观念 “医乃仁术”是中医学的基本命题。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和医德的基本原则。“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明·王绍隆《医灯续焰》)这就界定了医学的宗旨与本质,是“仁”和“术”两个方面,“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结合各个医院自身的历史、地域等特点形成医院的精神和灵魂,熔铸在医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中,并以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落实在行动和创造物当中加以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男科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传统文化
肝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妇科病治疗中心
中医内科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