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三大争论”彰显中医本色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三大争论”彰显中医本色
[复制链接]
148
|
0
|
2019-8-23 01: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中医乃至社会学界,先后在三大问题上争论不断,于是便形成了持久的“三大争论”,即中医科学性之争、中西医结合之争和中医现代化之争。争论潮起潮落,认识终未一致。但是,它对中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促使中医不断思考自身、深入认识自身,在争论与思考中使中医的本色更加清晰起来。
中医科学性之争
中医科学性之争,经历时日之长久,参与人士之广泛,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因为它关乎中医之生死,更关乎中国传统文化之存亡。二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在西学传入之后便不再科学了?便要消灭之?这是国人难以接受的,更是不能容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认为中医不科学者是社会学界名流,进入现代社会,要中医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是社会学界名流。而且都是拿科学问题说事。曾经认为“中医只要有疗效就是万岁的”,而反对中医的声音并未因为中医有疗效而停止。看来只有疗效远远不能回答科学与否的问题。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中医学是什么?中医学是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健康保健、防病治病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为什么还说中医不是科学?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作为科学,在特征要求上未能与西方科学严格吻合。这是科学主义下的“霸王条款”。
科学是探求自然奥秘、发现客观规律的,无论任何“分科的知识体系”,不管它们的理论指导、思维模式、研究路线、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目的是一致的。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都是成功者,都是英雄,不管你走的是南坡路线还是北坡路线,更不管你使用的攀登工具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同样,中西医都是探索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都在朝着打开人体生命奥秘的方向前进,不管你的视野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采用的方法是还原论的还是系统论的、研究的层面是实体的还是现象的,都是科学研究的范畴。
科学自由,是科学精神的基本主张。如果约束、制约甚至阻碍科学探索,那一定是背离科学精神的。中医的疗效是客观存在,理论指导也是客观存在,如果因为它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与现代科学不同而否定它的科学性,那也同样是背离科学精神的。当然,在肯定中医科学性和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何使理论解说更具有现代特征、使理论概念更加清晰严格、使中医疗效更具有重复性,这已是中医在自觉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只能说明中医理论在科学水平上还存在差距,理论的严格程度还需要提升,不能成为质疑和否定中医科学属性的理由和依据。
科学性之争,让中医人对什么是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医自身有了更全面的思考,这不仅没有削弱中医人的自信,反而更加坚定了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
中西医结合之争
中西医结合之争的焦点,在于两种理论能否通约。“通约”原是一个数学概念,学术界引申其意,表述属性或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关系,或者说事物、文化之间具有互通性和共同之处时,便说“两者可以通约”。由于文化差异,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理论表述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为依据,便有学者提出中西医不能通约的观点。相反,因为研究对象相同,中医脏腑理论与西医生理病理存在交叉,中医证候与西医病症存在重合,特别是现代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诸多具有说服力的成果,则有学者提出中西医不仅在临床方法上可以结合,随着科学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理论上的通约也是可能的。尽管这一争论持续已久,但仍未到下结论的时候。医学是应用的学问,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发展的,中西医能不能通约,不是只有理论论证就能回答,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中医的现代研究,已经将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因为只有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才能为中西医结合创造必要条件。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中医理论的现代阐释,远不是语言转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本的是要达到现代科学水平上的解说。所以,现代阐释实际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再深化,是理论上的飞跃和突破,而它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完成。
导致中西医结合之争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有人认为中医“西化”就是由中西医结合导致的,欲清除西化,必先终止中西医结合。这种认识无可厚非,因为当下一些西化现象确实是以中西医结合为旗号,名曰中西医结合,实则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但是,不能因此将中医西化扩大化。就临床而言,中西医结合首先是优势方法的结合,而是不是优势方法是要通过临床疗效来评判。所以,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中西医表现的治疗优势是不同的,此病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彼病则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不可能每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是中西医各占一半,更不可能都要突出中医,都以中医为主。中西医优势方法的结合在中医临床已成为普遍,对此需要客观分析与正确对待,不能一概视为西化,否则将会影响临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与发展。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肠炎,痢疾,疟疾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