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人才战略面临5大困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人才战略面临5大困境
[复制链接]
80
|
0
|
2019-8-23 01: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困境1: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是中医人才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物质保障,留住中医人才就成了一句空话。一些中医医院院长叹息的中医院留不住人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收入低。一些刚刚培养出来的临床骨干不甘于每月仅领取微薄的薪水,纷纷投向了医药公司、药厂。因此,社会上流传:能折腾的都去公司挣大钱了,有路子的都出国闯荡了,剩下的只有在医院里熬年头了。
在中医诊疗中,本来被当作中医优势的“廉价”服务却成了阻碍中医生存的桎梏。例如同样为腕上骨折,采用中医正骨疗法只需500元左右,而采用西医手术治疗大概需要两三万元。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骨折病人的第一选择是中医正骨疗法,而当今许多中医院却很少使用这种有效、便宜的中医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基本看不到了。现在上手术台切开复位的骨折病人占90%左右,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完全可保守治疗而不需开刀。
据了解,全国3000余家中医院大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尽管管理部门反复强调提高中药的使用率,但实际上西药的使用率占了多一半。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一位老中医就说:“医生创收大多与奖金、补贴挂钩,中医药太便宜了,还是用西医的一套来钱快、实惠!”看来,经济杠杆的力量在实际操作中远大于政策和规定。
困境2:疗效因素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医要想成长,必须有过硬本领,有一技之长,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把自己打造成一方名医。这种要求能做到吗?恐怕“华佗再世”也不行。因为即便中医辨证准确,处方合理,但谁又能保证大夫开的“真方”,病人买到的不是“假药”呢?
中药炮制、采购、保管、质量方面不规范,过去常说的道地药材很难保障,一些名方、效方、验方效果也难比较。中成药虽然方便,社会上生产的数量也确实不少,但临床效果怎样?有了中医理论才能有中药,有了好中药,中医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药材好、药才好”。普查显示,我国的中药资源共有12807种,中成药品种5000种以上,还有具有特色的民族药上千种,以及众多的中药保健品,说明我国中药物种之多,资源之丰富,开发利用前途之广阔,是任何国家所不及的,关键是如何能保证临床使用的是“真药”。
困境3:群众基础
有人在山东农村进行一次调查,结果显示:38.7%的农民不太相信中医疗效,3.1%的人根本不信;30.4%的农民生病首选中医,54.4%的人是在西医治不好时才选中医。历来中医的基础在农村,简、便、验、廉是它固有的优势和吸引力,但现在连农民都不看好中医了。为什么?不能不承认,群众的信任度和临床疗效的下降是导致现代中医学术日趋淡化的重要内因。据统计,民国初期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50万,现在只有47万人。而据对一些地区和县级中医院的调研估计,其中只有10%的中医开汤药处方。换句话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5万人。这期间,我国人口数从4亿增加到今天的13亿,而中医队伍尚未达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规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患者治病需求也越来越高,选择范围越来越大,总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越好,见效越快越好,服药越少越好。但中医大多还沿袭过去诊疗模式,治病主要靠煎草药喝汤为主,而中药煎煮过程繁琐,服用药量较大,味道较重,又不便于携带保存。在坚定支持中医的人群中,很多人是冲着中医“保健”,而不是“看病”。如果中医没有群众基础,中医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
困境4:中医信仰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心里信仰中医、热爱中医,才能为中医事业奋斗终生。现在的中医人才有多种来源,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是师带徒,有的是自学成才等,尽管中医院校扩大招生培养,但中医队伍增长缓慢。究其原因,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中医市场的萎缩,造成中医人才的流失,许多中医人才被大环境改变了,就连中医院校科班出身的中医人才,现在还有多少战斗在中医临床第一线呢?
我国有一批理论与临床造诣很高的老一辈中医药专家,这是中医事业极其宝贵的财富。但这些名老中医多年事已高,有的近年来相继谢世。尽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继承工作,但很多中医的独特诊疗技法还是流失了。我国48所中医药院校,基本成为“中西医结合”院校,约1/3甚至1/2课时是西医内容,毕业生临床诊疗能力较差。
困境5:政策扶持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提出“中西医并重”,国务院下发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中医药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求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因此,各级中医医院都应该十分重视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围绕重点病种、优势病种,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提高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应用水平,提高急危重的处理能力;要在加强专科自身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其他相关科室的建设,从而为专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技术支撑,进而提升医院整体业务能力水平;要在注重专科带头人选拔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团队建设,从而形成高素质的专科人才群体。
目前,一些民办中医医院已经成为我国中医事业的生力军。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还是赢得许多病人的信赖,一些真正的纯正中医很有市场发展前景。对于这些中医奇葩,都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留住中医人才,留住中医之根,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快中医药优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让中医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