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伏邪致痹机理初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伏邪致痹机理初探
[复制链接]
141
|
0
|
2019-8-23 01: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已为历代医家所公认,但对其病机方面的认识却见仁见智。众医家多认为痹证为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虽知之以正虚外感,治之以祛邪扶正,总以祛风、除湿、散寒、清热之法,补气、养血、补火之术,效却非彰,何也?盖袭人之外邪,同也;而发病之径由,异也。故后世又有伏邪发病理论。如清·刘吉人的《伏邪新书》云:“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根据前人的论述,凡外感六淫病邪,侵入人体后伏藏于内,不立即发病,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症状者,均为伏邪(或称伏气)。由伏邪所致的痹病叫伏邪痹病,亦叫伏气痹病。本文从伏邪学说角度来探讨伏邪在痹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
伏邪致痹说之源流
伏邪之说源于《内经》。《灵枢·贼风》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必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这里的故邪可以看为是伏邪学说的渊源。后人普遍认为这是《内经》中首次提出伏邪致病之说。相反若体内无伏邪,则不能为痹。《素问·痹论》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说明当人体营卫功能正常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不能病发痹证。而“真气不能周”时则发为痹证。《素问·痹论》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里的“其时”,既可是时令之意,亦可为机体处于某一功能状态之时,即机体免疫功能失常之时,其“重感”与“故邪相袭”而为痹。本篇又曰:“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说明饮食、环境因素皆可致邪伏体内,待机而发。综上可见,《内经》对伏邪成因、伏邪致痹论述深刻,是后世医家论痹、治痹的理论渊薮。
后世医家禀《内经》之伏邪思想,在痹证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如《金匮翼·热痹》中指出:“所谓阳遭阴者,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寒亦化热,则(疒 君 巾)痹熻然而闷也。”明确指出伏邪有寒热之分,且为整个病程病机转化之关键。而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更指出:“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暑暍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著于经络,内受之邪,著于脏腑,故辛解汗出,热痹不减,余以急清阳明而治小愈。”详细论述了湿热之邪内伏致痹,且指出治痹不治伏邪,痹必不已。而痹病日久不愈,则“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此又为痹病反复、缠绵难愈之根源。
伏邪的内涵及致痹特点
伏邪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伏邪指伏气温病,即外邪侵犯人体,正气被束,不能托邪外出,使邪气得以伏匿,或伏于膜原,或伏于肌腠,或伏于肌核,或伏于脂膜,逾时而发。广义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既指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也包括伏气温病。如清代王燕昌《王氏医存》言:“伏匿诸病,六淫、诸郁、饮食、瘀血、结痰、积气、蓄水、诸虫皆有之。”
伏邪不仅有外感所致伏邪,还包括内伤杂病所致伏邪:如经过治疗的内伤疾病,病情得到控制,但邪气未除,病邪潜伏,可引发他病。或某些内伤疾病经治疗,达到临床治愈,但未能彻底祛除病因,使残余邪气潜伏下来,遇诱因则反复发作。就会如刘吉人《伏邪新书》所云:“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或者尚有一些患者因遗有父母先天之邪毒,伏藏体内,逾时而诱发。再者由于先天禀赋各异,后天五脏功能失调,自气生毒,渐而伏聚,遇因而发等等。
伏邪致痹的特点有:1.邪气内伏,病自内发。且初发多以里证为主,或仅有里证而无表证。如痹证遇风冷阴雨可引发关节疼痛,但却无恶寒表证,即使有表证亦轻且短。2.同是伏邪致痹,治疗效果却不同。如痛风性关节炎可以较快控制症状,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则疗效难以速显。3.伏邪隐匿,难以祛除,易于复发。多数痹证患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病程长短不一,多有初次“治愈”而后又复发者,细究其因则或因邪未尽除,遗邪伏内;或因正气虚弱,不能祛邪外出;或因劳累,复感风寒、风热或汗出当风,居住潮湿等,外邪引动伏邪,则痼疾复发。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伏邪致痹
现代医学认为,许多风湿免疫病除与外在因素(如病原微生物感染、机械因素如外伤)有关外,与内在因素(如人类白细胞抗原、免疫功能紊乱、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等)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素问遗篇·刺法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就是人体机能正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另一种说法。如果人体机能异常,则病变丛生。
免疫功能紊乱是许多风湿免疫病的病理。这种免疫功能紊乱,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与伏邪致病有极为相似之处。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与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形成及产生有着重要作用。这些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人体本身并没有,是受外来抗原(如病原微生物等)或一些自身抗原刺激才产生和出现,但一旦这些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形成而没及时清除,人体就处于异常免疫状态,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则疾病复发。这些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可以归属于“伏邪”范畴,其导致发病的机理与伏邪受外邪引诱而发病机理相似。
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痛风所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体内尿酸盐结晶、沉积关系密切。人体内这些增多的尿酸盐是痛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遇诱因如饮酒、高蛋白饮食、脚扭伤、受寒、感染时则易引起痛风复发。这些增多的血尿酸也可以归属“伏邪”范畴,平时伏而不发,遇诱因则导致脚趾等关节红肿热痛形成痹证,如《诸病源候论》所言“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
还有遗传因素,亦可从伏邪致痹角度得到较好解释。如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与遗传基因HLA-B27明显相关,提示本病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与一些患者因遗有父母先天之邪毒,伏藏体内,逾时诱发很相似。另外还有一些如银屑病关节炎、硬皮病等由于先天禀赋各异,后天五脏功能失调,自气生毒,渐而伏聚,遇因而发等。
综上所述,伏邪致痹学说源于《内经》,充实完善于后世历代医家。用伏邪理论解释痹病,可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找出共同特征。这个共同特征就是:机体之内,可因某种原因(外因或内因)诱发和产生“伏邪(如前文所述的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增高的血尿酸等等)”,而这种“伏邪”正是痹病产生、发展、转化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