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慢性咳嗽病源风痰瘀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慢性咳嗽病源风痰瘀
[复制链接]
122
|
0
|
2019-8-23 0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证。它既是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因痰、声多并见,故以咳嗽并称。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咳嗽病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上无针对性,导致患者反复就医。
中医学对慢性咳嗽有“久咳”、“久嗽”、“久咳嗽”、“内伤咳嗽”等多种不同表述,在历代医籍中多有记载,《素问·咳论》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曰:“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医学三字经·咳嗽》认为:“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慢性咳嗽病因病机甚为复杂,外感内伤皆可致咳,然详加审之则风痰瘀乃为其久稽不愈之根源。
风
《素问·玉机真脏论》:“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常兼挟他邪克于肺脏,“风盛则挛急”,以致肺失宣降,上逆而咳。程钟龄《医学心悟·咳嗽》:“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云:“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张仲景《金匮要略》云:“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邪中于肺,故咳也。”皆论述风邪致咳。故诊治慢性咳嗽,世人多从风邪入手。
风有内外之别,外风自外受之,内风自内生之。肺为华盖,主呼吸,外邪入侵,首当其冲。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云:“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风邪袭肺,治不得法,邪易留恋,风性走窜,肝气有余,内风易动,同气相求,内外相引,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也可夹杂外风。应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久病风邪不散,内伏络脉,与瘀相搏,气道挛急,咳嗽时作,缠绵不愈。
风邪不在肺卫之表而深伏肺络,故疏风解表罔效且久咳难愈,治疗时当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致和平”及叶天士“久则邪正混处其中,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之训,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为指导,“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搜剔经络之风湿痰瘀莫如虫类。”故临证时当以逐风通络为要,注重运用虫类药物。如僵蚕辛咸平,入肝肺胃经,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之用;全蝎咸辛平,其息风止痉之力较强,化痰之力也佳,有稀释痰液的作用,常用于痰稠难咯者;娱蚣功同全蝎,唯性味辛温而异,因秉辛散走窜之性,息风止痉平喘、通络解毒散结力强。
痰
痰饮瘀血,阻于肺窍,均可出现咳嗽。张仲景列专篇论述了痰饮咳嗽,《金匮要略》:“久咳数岁……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后世医家亦多有此论,《圣济总录》曰:“论曰伤寒咳嗽者,寒气留客于肺也,肺虚受寒,微则为咳嗽,然又有邪热客于上焦,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水气乘肺而咳嗽者,当熟察之。”《太平圣惠方》云:“夫肺气壅实,上焦有热,饮水停留,在于胸腑,与热相搏,积滞而成痰也,肺主于气,今邪热搏于气,气道否塞,不得宣通,但心胸烦闷,痰滞不利,故令咳嗽痰唾稠黏也。”《医门法律》“咳嗽必因之痰饮,而五饮之中,独膈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无外邪,而支饮渍入肺中,自足令人咳嗽不已。”均阐述了咳嗽与痰饮的密切关系,故慢性咳嗽治疗中治痰尤为重要。
痰有寒热之异,证有虚实之殊,求咳之寒热虚实在四诊中莫贵于辨痰之色、质、量、味、形、嗅为之可靠,因咳嗽病位在肺,且肺又为贮痰之器,由器而排出之痰,常能真实反映病证之症结所在,倘能与他诊密切结合,合理取舍,则咳嗽机因在握,病无遁形,为治疗提供了确切依据,故慢性咳嗽之诊治中尤应注重辨痰治痰。据痰之性质之不同,又当疏风化痰、温肺化痰、清热化痰、理气化痰、燥湿化痰、宣肺化痰、润燥化痰、行气化痰等分用之。
瘀
《素问·经脉别论》云:“肺朝百脉。”百脉之精气朝会于肺脏,血脉和则肺气畅,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津液散布全身。肺气壅塞郁闭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慢性咳嗽病程较长,耗伤正气,肺病既深,气虚气滞,血液迟缓,滞塞壅遏,瘀阻肺络咳而不已。瘀血为病理产物后也成为致病的因素。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则水湿停聚成痰,痰浊阻于脉络则血行不畅为瘀,痰浊阻滞气机亦成气滞血瘀。痰为阴邪,其性湿浊,湿性黏腻,致病难愈。病久入络,脉络瘀滞,痰瘀互结,阻塞肺络,肺失宣降而致咳。慢性咳嗽原因虽多,然由肺之主气乏权,呼吸吐纳不利,而有咳逆上气则同,故止咳宁嗽降气化痰为历代医家所习用,少验罔效之例虽由病程过长,机因烦杂之客观原因外,与肺主气为多气多血之脏,诊治者常用补泻肺气,很少辅以活血调营不无关系。叶天士亦认识到咳嗽“初病在气,久病在血”,故慢性咳嗽临证常辅以活血调营,通络逐瘀之法。俾气血调和,肺之生理功能便可顺利恢复。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所说:“盖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
慢性咳嗽经久不愈,机因繁杂,风痰瘀交错为患,脏腑功能失调,常表里同病,虚实一体,寒热错杂,临证时当详辨病机,审因论治,切忌见咳止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针道天下
肿瘤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杏林杂谈
开飞机的穷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