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朱丹溪喘证学说浅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朱丹溪喘证学说浅谈
[复制链接]
170
|
0
|
2019-8-23 0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朱丹溪,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了丹溪学派。他精于医道,兼通理学,在理论上独树一帜。笔者通过对其专著《格致余论》、《金匮钩玄》、《丹溪手镜》、《丹溪心法》等细心研读,深感丹溪在喘证的辨治方面有着精辟的论述,而且与临床结合密切。今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内经》最早记载了喘证的名称、症状、病因病机。《素问·调经论》“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气不足则息利少气”,“劳则喘息汗出”。朱丹溪以《内经》为宗旨,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喘证的病因病机给予了进一步的提高,指出脾肾虚弱亦可致喘。《丹溪摘玄·喘门》曰:“诸气皆属于肺,居五脏之上而为华盖,息清虚而不欲室凝,调摄失宜为四气,干犯则肺气胀满,发为喘呼。或七情所感,五脏郁结生痰,或以弱之人脾肾俱虚,不能摄养一身之疾,皆能令人发喘。
由此将喘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纳为以下3方面:
外邪侵袭 风寒之邪侵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而致气机壅阻,上逆为喘。或因肺有壅热,郁而化火,又为风寒外束,火不得外泄,导致肺气上逆而喘,或热蒸液聚成痰,痰热壅阻肺气,升降失常,发为喘逆。
痰浊壅盛 过食肥厚膏腻之品,日积于内,不得运化,聚湿成痰,浊恶之气壅塞于清道发为喘证,或脾弱不能输布津液,而致水积肠间,久聚成痰,上干于肺,则喘息倚肩。
素体虚弱 久病、大伤、大劳之后失于调养或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或久咳伤肺,肺气不足均可致喘,或久喘而致中气损伤,肺气失于充养,则呼吸无力而喘,或情志不遂,忧思郁结,胸阳被遏,气机不利,上逆而为喘。
辨证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困难,气息不续,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唇甲紫青,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症。《丹溪手镜·喘》曰:“喘,肺主也。谓气逆而上行,息数,气急,张口抬肩,摇身,滚肚。”喘证的病因复杂,证情错综,并且起病急骤。在临床上准确地辨证并非易事。朱丹溪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在喘证辨证方面主张以辨虚实为主。《脉因证治·喘》曰:“实喘,气实肺盛,呼吸不利,肺窍壅滞,右寸脉沉实。虚喘,由肾虚,呼吸气短,两胁胀满,左寸脉大而虚。”实喘症见喘呼气粗,胸满气胀,身热喘息,鼻翼煽动,一般起病较急,病程较短。虚喘症见呼吸气短难续,声音低微,深吸气为快,动则气短尤甚,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实喘证中,肺寒喘为寒邪犯肺致喘,症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常伴恶寒,头痛,发热等;肺热喘由热邪犯肺,壅滞肺气而致喘,症见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身热,烦闷,口渴等;痰热喘为痰邪郁肺而致喘,症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大便或秘等;水气喘为水气犯肺致喘,症见喘呼不得卧,卧则喘息益甚,并见腹部鼓胀等。
虚喘证中,肺虚喘由肺气不足而致喘,症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五心烦热等;肾虚喘为肾虚不能纳气或肾阴虚衰致喘,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吸则难升,气不得续,汗出肢冷等;脾虚喘症见咳喘短气,胸脘满胀,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等。
治法方药
朱丹溪对于喘证的诊疗在其著作中均有论述。《丹溪摘玄》曰:“凡久喘之证,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丹溪心法》曰:“必用薄滋味,专攻于痰。”由此可见祛除伏痰是治疗喘证的大法。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其闭藏有时不固则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则不能吸引胃中水饮下行而为小便,故而成痰。肾之上为血海,乃奇经之冲脉。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若肾中气化不利则会冲气上逆,胃气上干,不能运化水饮而成痰。痰积胃中溢于膈上侵入肺中故而发为喘。正如《丹溪纂要·喘》曰:“痰者凡喘,便有痰声;火炎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己则喘,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坠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己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剂也。”因此喘定后以培补摄纳,扶助正气是喘证的基本手段。
朱丹溪认为喘急发作时应当迅速止喘。故丹溪首提“椒目劫喘”之法。《丹溪心法》云:“诸喘不止者,用劫药一二服则止。”用椒目研细末治之。但值得指出的是,椒目劫喘之法只适用于实喘,气虚喘者不宜使用此法。
喘定后要以治本为主,以杜绝喘证再发。《丹溪纂要》:“劫喘之后,因痰治痰,因火治火”、“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扶正气者须辨别阴阳,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攻邪气者,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具体来说对于气虚短气而喘者,不可用苦寒之剂,因治以导痰汤加千缗汤;短气而喘者治以人参黄芪补之;有痰而喘者,要以降痰下气为主,治以千缗汤;上气喘而烦躁者宜发汗;火炎上喘者宜降心火兼补肺为主;阴虚夹痰喘急者,宜补阴降火,治以四物汤加半夏、枳壳;元气虚而喘者,治以生脉散;好色之人元气虚而久喘,治以琼玉膏,秋冬风痰作喘者,治以搜风丸。
此外,丹溪还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给药途径来提高治疗喘证的效果。例如《丹溪心法》中记载:“久喘嗽非此不除,南星、款冬花、鹅管石、佛耳草、雄黄等分为末,拌艾,以生姜一片留舌上,次用艾烧之。”
总之,朱丹溪对于喘证的论述与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王牌胡汉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