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升降当属八纲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升降当属八纲
[复制链接]
41
|
0
|
2019-8-23 0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医称之为“八纲”。其中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内经》中没有“八纲”称谓,是后世医家据中医经典和实践总结出来的。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所以,阴阳在这里也不应该失却“纲纪”、“父母”的地位。阴阳既为“父母”又分别为八纲之一,层次混乱,与理不顺。升降是中医的重要理念,应该将升降与表里虚实寒热合而为八纲,并由阴阳统帅八纲——表、里、虚、实、寒、热、升、降。
升降的意义和地位
《易经·序卦》说:“聚而上者谓之升……困而上者必反下……”《素问·五运行大论》云:“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计。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这说明升降是天地间固有的现象。《素问·六微旨大论》:“帝曰:其升降如何?……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天气地气有升降,人生天地间,天人相应,自然人体气血也有升降。《素问·八正神明论》“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这里的浮沉与升降是一个意思。可见,“升降”与“虚实寒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生长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可见,升降之普遍,之重要。
南宋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认为,升降是自然界主要运动形式之一。他说:“经言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在乎降沉也……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清末名医唐宗海说:“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注于肺,其间运行上下者,脾也。”(《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这就是说,心肾二脏,一降一升,运动生化,其枢纽在脾。
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除带脉以外,都是上下走向,自然,经气也是上下运行。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经气上下运行的格局,必然形成气血运行的主要形式是升降。
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升降与虚实寒热表里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及地位。为医者不可不察,不可忽视。
升降与诊断
《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气之升降,与百病相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素问·太阴阳明论》)
“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就是说,气之升降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运转,如果升降过度,则“病作矣。”正所谓,升降“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
《脉经·诊百病生死诀》云:“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者,生。实而逆涩者,死。”《脉经·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还说:“少阴脉浮而动,浮为虚,动为疼,妇人则脱下。”
从上述经文可知,诊断疾病,明晰升降,是把握病机不可缺少的一环,舍此,难以做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方有执对脉之来去评注说:“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而上也。去者自皮肉之际,而还于骨肉之间,气之降而下也……故来去出入者,脉之大关键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平脉法)
气之升降,是某些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指标,比如奔豚气病的诊断,“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金匮要略·奔豚气》)如果没有气之上升,就不能诊断为该病。再如,“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脉经·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没有气之下降,就不能诊断为阴吹。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针道天下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