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通里攻下法的历史演进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通里攻下法的历史演进
[复制链接]
57
|
0
|
2019-8-23 01: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通里攻下法是运用通便下积,荡热除实,或泻水逐饮类方药,促使停留于体内的宿食燥屎、瘀血、水饮从下窍而出,达到里气和通、邪实外泄的一种治疗大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说明里热内结、腑实腹满者当用攻下之法,尽管《内经》未论及具体方治,但这对后世掌握通里泻下治法的运用原则,显然具有指导意义。
汉末张仲景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匠心独运,组制承气汤泻实,大陷胸汤、丸逐水,十枣汤涤饮,抵当汤泄瘀,开泻下法用治阳明腑实、瘀结、水饮诸变之先河。这些方剂巧思效宏,药应证情,丝丝入扣,无疑值得后人进一步探幽索微,借鉴效法。
宋金时期刘完素论治外感病颇多创见,提出“表证未解,可攻里”的理论,自制防风通圣散主治风淫外袭,邪郁不解,化热成实,形成表里俱实,风火壅盛之候,疗验卓著。张从正尤以攻下法名震于世,临床疗疾推崇下法,认为“积聚陈垄于中,留结寒热在内”均应尽逐,宜用下法。泻下能使“陈垄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焉”。所著《儒门事亲》进一步扩充下法具有磨积、逐水、通经、降气及催生、下乳等多方面效应,诸如浊水停积、壅结不去、疮肿锨痛、打仆闪挫、汤沃火烧、车碾犬伤等俱可投用泻下之法。
时至明清,随着温病学的兴起、昌盛,本法日趋发展完善。明代吴有性鸣高立异,灼见粲然,吴氏《温疫论》首倡“温病下不厌早”,“客邪贵乎早逐”。强调“邪不去则病不瘳,延缠日久,愈沉愈伏”,务“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认为通里泻下不仅是通便泻实,且乃荡热清燥,属治本之举。指出“温疫可下者,约三十余症”,总结出一套攻下宜忌理论,立说精当,示人规范。陶华鉴于燥实内结,气血已衰之邪实正虚病证,泻下则元气不支,补正则邪实益壅,遂组制黄龙汤等,藉以攻补兼施,正邪并顾,临床运用颇广。应用攻逐法治疗水肿杂病,明代名医张介宾独具心法。张氏治水治肿,既注重温阳补肾,以奋气化法,又推崇“古法”治肿,大剂攻逐,导水浚利,以泄壅滞。他在《景岳全书·肿胀》说:“古法治肿,大都不用补剂,而多用去水等药,微则分利,甚则推逐……如舟车、神佑丸、浚川散、禹功散、十枣汤之类,皆所以逐水也”。张氏认为只要“审证的确”,“则此等治法诚不可废”。
温病里实内结,其通里泻下乃必用之法。清代著名医家叶桂《温热论》指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并针对三焦湿热蕴蒸不解,与肠腑积滞交相搏结的病理特点,叶氏提出“下之宜轻”,法应轻下、频下,至便燥为止,“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的运用方法。确实思虑缜密,所论切合因机,值得师法。吴瑭著述《温病条辨》,承仲景之旨,发承气之微,在《伤寒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广为制方,化裁成宣白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诸方,极大地丰富了本法的证治内容。清代名医陈士铎倡导阳水肿甚,证实邪实,正尚未衰,而当下脉症俱见,务应抓紧时机,主以攻逐,“直夺其水势”。在《石室秘录·水肿治法》阐析说:“水势滔天,必开决其水口;,则水旋消”。可见,湿热壅结三焦,隧道闭塞的阳水实证,堪从荡下逐水立法。
近几十年来,为了阐明通里泻下法的作用机理,我国中西医药界的有识之士,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业已证实本法所属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有泻热、通便、抗菌、抗病毒、抗炎、排毒、解痉、利胆等效应,能加速胃肠道蠕动,增加胃肠道容积,明显地改善胃肠道血运供应,增强组织灌流和氧利用,抑制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维持跨膜电位差,保护肠黏膜屏障,促进腹腔内陈旧性出血迅速吸收,预防术后腹腔内粘连,以及促进胆囊收缩,使奥狄括约肌松弛,胆汁分泌增加,改善呼吸功能,防止肺损伤和消除肺水肿,并对肝肾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概言之,其三承气汤通腑泻热的疗验机理有四点:一是增加大肠蠕动,软化粪块,以排除肠内容物,运用于多种病证发生的不大便,或大便干硬,艰结难下;二是通过肠道排出有毒物质,消除和杜绝相关有毒物质为消化道吸收,继而发生神经中毒症状;三是刺激大肠,使之充血,从而诱导性地消退其他部位发生的充血症状和炎症;四是排除肠道内发酵之腐败物,而用于胃肠消化不良,食物发酵腐败,刺激肠壁引起的肠炎、痢疾等。
此外,药理研究证实,由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等组合的十枣汤等方,药效峻猛,对肠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不但可引起峻泻,且兼有利尿效应,从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适用于水肿、胸水、腹水等病变。
目前,通里攻下类方药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系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病毒性肝炎、重症肺系感染、脑血管意外、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等,还可应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所致的全身水肿、胸水、腹水等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