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好医生就应重视“四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好医生就应重视“四诊”
[复制链接]
119
|
0
|
2019-8-23 0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好医生就是指那些德高技精的医生。在诊病过程中,他们以“四诊”为基础,以较低的医疗成本去解除患者的病痛。
“四诊”中医称之为“望、闻、问、切”,而西医则称之为“视、触、叩、听”。这种诊法简单而有效,小病通过此法就可以直接诊断,大病通过此法对疾病有一个很好筛选的作用。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视“四诊”的。
我常听到一些患者从医院看病后回来抱怨地说:“现在医院的医生啥也看不了,去就诊时医生不问青红皂白就急忙开了一堆检查单,医生等到仪器检查结果出来后就急忙告诉患者,你得了啥病,这样的医生是个人都能当,简直就是个仪器医生”。听了这话后,当医生的不得不反思,是不是这么回事。至少说来,这种现象是有的。患者以往去医院看病,医生首先对他们进行“四诊”检查,很少就立马开辅助检查的。本来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满怀信心的,结果医生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四诊”是诊法的基础,是主诊。各种仪器检查只是辅助检查,对那些疑难病、器质性病、内脏病等拿捏不准时,才采用。所以说,医生诊病时必须分清主次。如果诸如感冒类的疾病都开辅助检查,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与此同时也浪费了卫生资源。
基层医生、中医师更应重视“四诊”。我国是一个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当好医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现在的医生应向“老”医生学习。古之华佗,今之华益慰,他们医德高尚,技术过硬,有一颗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心,从不计个人得失。“老”并不意味单纯的年龄大,而是因为“老”有其特殊的内涵。“老”意味着传统;“老”意味着德高望重;“老”意味着淡泊名利;“老”意味着医疗技术经验丰富。在临床工作中,我见过很多老医生们,他们在工作中总是默默无闻,对患者查病时都不慌不忙,完全按照“四诊”的内容逐步查起,把患者的救命钱精打细算恰当地用在刀刃上。“四诊”能解决的就用“四诊”,“四诊”不能解决的,确实因进一步诊断的需要做仪器辅助检查的,事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清楚,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绝不乱来。简单地说,“该查的必查,不该查的绝对不用”。
如何做好“四诊”?一是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保障好医生们的合法工资收入;二是医院对医生所开的各种仪器辅助检查不予以提成;三是医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总之,“四诊”诊法是诊断疾病最为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减少医患摩擦,减轻患者经济压力,节约卫生资源,增强医患亲和力,提高医生信誉度的最佳手段。所以说,临床医生诊病时,请别忘了用“四诊”。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好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
男科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中医儿科
杏林杂谈
中医资源
临床经验
出血热
中医内科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