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内经》中目与脏腑的关系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内经》中目与脏腑的关系
[复制链接]
121
|
0
|
2019-8-23 01: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内经》中有关目与脏腑的关系在《灵枢·大惑论》篇有专门的记载,同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阅五使》、《灵枢·脉度》、《灵枢·师传》、《素问·解精微论》诸篇均有提及,主要观点有三个。
其一,目为肝之窍,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阅五使》篇提出目为肝之窍,《灵枢·脉度》篇则云:“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于肝藏血,经脉与目相连,故肝气通于目,决定着目的视物形态、分辨五色的功能。而胆为肝的相合脏腑,目既为肝之窍,必与胆相关,所以《灵枢·师传》云:“目下果大,其胆乃横。”其二,目为心之窍,从眼神中最易察知人的精神活动。《素问·解精微论》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张介宾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故为五脏之专精。”王冰注云:“神内守,明外鉴,故目其窍也。”其三,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所注,五脏六腑决定了目的功能。《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张介宾从五色配属角度解释眼睛五脏配属,其注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眼为精之窠而五色具焉。瞳子,眸子也。骨之精,主于肾,肾属水,其色玄,故瞳子内明而色正黑。黑,眼黑珠也。筋之精,主于肝,肝色青,故其色浅于瞳子。络,脉络也。血脉之精,主于心,心色赤,故眦络之色皆赤。”杨上善分析眼睛的形成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注云:“目之有也,凡因三物:一为五脏六腑精之所成,二为营卫魂魄血气所营,三为神明气之所生。是则以神为本,故神劳者,魂魄意志五神俱乱也。是以骨精瞳子,筋精黑眼,此二是肝肾之精,故法于阴也。果气白眼及血之赤脉,此二是心肺两精,故法于阳也。肺虽少阴,犹在阳中,故为阳也。”总之,认为眼睛及其视觉的形成是由五脏精气上注而成,其中肾精形成瞳子(瞳孔),肝精形成黑眼(虹膜),心精形成血络,肺精形成白眼(结膜),脾精形成约束(眼睑)。脏腑之精与目之经脉相合而形成目系,上联于脑,眼睛及其视觉的形成是五脏精气上注,阴阳协调的结果。脏腑的盛衰,在眼睛上的反映最为明显。
以上三说实为《内经》目与脏腑关系理论的不同学说,在临床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肝诊治目疾,临床已普遍运用,比如双目干涩、夜盲、视物昏花不清等症,一般选择滋肝阴、补肝血之法;若见目转耳鸣,多运用泻肝火、舒肝气之方。从眼神诊断人的精神状态,判断患者是否抑郁、偏执、思维异常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值得说明的是五脏六腑分主目的各部分组织的理论,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为中医眼科“五轮说”奠定了基础。“五轮说”将眼由外向内划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五部分,内应五脏分别与脾、心、肺、肝、肾相联系,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五轮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是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临床从五脏治疗目疾提供了立法依据。例如眼睑属脾胃,故眼睑病麦粒肿多予以清胃泻火之法、眼睑下垂多补脾益气;结膜属肺,故结膜病多泻肺清火;角膜属肝,故角膜病多滋养肝阴、肝血为主;瞳仁属肾,故白内障多补益肝肾为主等。这些均为五轮说在目病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
《内经》中所载目病较多,有目赤、目痛、目盲、目瞑、目不合、黑眼小、泣下等等三十多种。目主视物,外则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内则由脏腑精气所注,所以,凡外感内伤诸因,皆可引起目病。兹举一病证,来具体论述目与脏腑关系。
黑眼小,语出《灵枢·玉版》。从病证名称分析,可知黑眼具有伸展收缩的特性,其意明指瞳孔缩小。如黄庭镜《目经大成·五轮》云:“风轮下一圈收放者为金井。”《银海精微·辘轳展开》亦云:“瞳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故黑眼又称瞳人、瞳神、瞳子、金井等。按“五轮学说”,瞳神属水轮,水轮内应脏腑于肾,而肝肾同源,故此病发病当责之于肝肾。黑眼小的病证特点即指瞳神展缩失灵,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的目病。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又名瞳神缺陷。如《银海精微·瞳人干缺》所云:“劳伤于肝,故金井不圆,上下东西如锯齿,偏缺参差。久则渐渐细小,视物蒙蒙,难辨人物,相牵俱损。治法,宜泻肝补肾之剂。”导致本病的病因,既有外感,亦有内伤。正如张志聪所云:“如白眼青,黑眼小,肺肝肾三脏之气伤也。”傅仁宇《审视瑶函·瞳神缩小症》称“亦有头风热症,攻走蒸于精液,而细小也。”王肯堂《证治准绳·七窍门》对其病因亦有涉及,曰:“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其病神水紧小。”故此病证多为风热夹湿,阻滞于中,上蒸于目所致,病位当在肺肝肾。黑眼小,易反复发作,应尽早彻底治疗。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强阳搏实阴之病》中认为本病早期当属风湿热侵袭瞳子所致,主张用抑阳酒连汤加减,抑阳酒连汤原方中生地、知母滋阴抑阳;黄连、黄芩、黄柏、寒水石苦寒泻火,芩、连用酒制,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防风、蔓荆子、白芷、羌活、独括、防己祛风除湿;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抑阳、清热解毒,散风除湿之功。若肝胆火炽,上灼神水者,用还阴救苦汤或者龙胆泻肝汤加青葙子、夏枯草,以清泻肝胆之火。还阴救苦汤出于《原机启微》,全方由桔梗、连翘、红花、细辛、当归身、炙甘草、龙胆草、苍术、黄连、羌活、升麻、柴胡、防风、藁本、知母、生地黄、黄柏、黄芩、川芎组成,若目昏甚,加倍知母、黄柏,共奏升阳化滞,益阴泻热,除湿之功。若劳伤精血,肝肾俱伤,元气衰弱,目窍失养者,张璐主张运用六味地黄丸加二冬,亦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以滋养肝肾之阴,若兼见阴虚火旺者,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由此可知,虽然《内经》中目与脏腑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在临床上,对复杂的病证还应辨证论治,综合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