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当自强,不能仅靠“扶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当自强,不能仅靠“扶持”
[复制链接]
45
|
0
|
2019-8-23 0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中医事业仍然是持续地给予肯定,并将继续给予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但是,对于这个“扶持”,我们要正确解读,不能认为有了国家的扶持,我们就可以不努力作为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沾沾自喜了。
纵观中医现状,很难令人乐观。目前中医不仅后继乏人,而且后继乏术。不论是中医诊所还是中医医院,相当一部分中医不读经典,不懂《伤寒论》理法,阴阳不辨,六经不明,开中药基本上没有多少辨证论治的理念,多是以药来套病症,见一个症加一味药,而不是因证辨治;还多见有以西医思维来开中药,至于疗效如何,不去考虑。认为反正有西药顶着,不行就上西药,以致病患首选中医的人数呈下滑趋势。
中医是将人体生命机能与天地自然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宏观思考的,很高层次的一门医学,而《伤寒论》的六经思辨体系又是中医学里最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学说之一。《伤寒论》的六经辨治法则中蕴涵的严谨而圆融的方证病机辨治思想,可操作性很强,极为切合临床实际,其理法方药历经千年而生机无限,疗效不衰,救治了无数患者,实可谓“历久弥新”,无超越者。据说东汉名医华佗见到此书后,备感此书的重要性,谓之“此真活人之书也!”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也都推崇备至,以至于《伤寒论》成为后世从医者的必修经典。而我们现在却逐渐疏远了这门至精至善的临床医书,实在是令人忧虑。
《伤寒论》经方配伍严谨,方简药精疗效好,能够充分体现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但临床上用经方的中医不多,这说明了当今中医经典传承的不足。中医要生存、发展和复兴,必须加强自身努力,强化素质,提升疗效,而自身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呢?我认为,就是要学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特别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临证会用、善用经典经方辨治。要学,就要一门心思读经典,学真东西,学能够尽快提升中医临床疗效的东西。在这个方面,甘肃省开展的“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活动和举办“在职中医学经典”学习班的经验值得推广。
现在,从上到下重视中医的呼声比较高,国家对中医事业的发展的确是很给力,但我们绝不能仅靠国家的扶持来延续,如果中医自己不争气,疗效差,阵地萎缩,仅仅依靠国家的扶持来生存,可以说是个耻辱。而目前中医界的一些有识之士都认为经典、经方是中医疗效的源头,也都在大力呼吁重视经典,并身体力行地传承经典,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医的希望。
我们中医自己一定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有为才能有位,“振兴中医”这句口号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在行动上来体现。这个体现,就是要下真功夫学好经典,继承好经典;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辨治水平,才能将中医的疗效提升上去,才能在医疗市场站稳脚跟。(作者单位为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肿瘤治疗中心
中医资源
突发急性传染病,甲流,禽流感,SARS
会员之家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传统文化
肠炎,痢疾,疟疾
风湿病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肝病治疗中心
亮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