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痹病学科创新发展模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痹病学科创新发展模式
[复制链接]
114
|
0
|
2019-8-23 0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痹病学科,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秉承新安医学的学术思想,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实践中建立了中医痹病学科科技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挖掘整理新安医学精华,实现理论创新
在中医痹病学科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理凝练新安医学精华,实现理论创新。本学科开展了从《内经》痹病理论探讨RA(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研究,总结了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教授治疗痹病的学术经验,提出了RA从脾论治的学术观点,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为依托的痹证理论,实现痹证研究的理论创新。
深化研究层次,实现学术技术创新
1.围绕提高临床疗效开展中医痹病科研工作。本学科开展了基于临床实践的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系列研究,为提高临床诊疗条件和水平、解决疾病的难题而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手段和理论指导。
2.开展符合循证原则的大样本、多中心中医痹病学科临床研究。本学科建立了中医痹病临床研究协作网,对RA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多中心、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证据,壮大实力扩充了学科的学术影响。
3.全面深化研究层次,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组学等进行中医痹病的机制研究。本学科重视宏观与微观、综合与分析相结合,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多层次揭示中医药治疗痹病的整体规律和整体调节,逐步达到学术技术创新的高层次。
在整体研究方面,关注气象、环境、地理、社会、职业、心理等因素对痹病发生、发展、传变的影响,对RA等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探索了健脾综合疗法对其的干预作用,体现中医认识疾病的整体观。
在器官研究方面,除关注运动器官关节本身以外,本学科还关注与此相关的其他器官,如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血液系统等,从功能、代谢、形态三个方面,探索多系统影响风湿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观。
研究层次深入到分子、基因和信息系统。本学科先后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技术,观察了AA(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心功能、肺功能、血小板、行为及脑组织、胸腺及脾脏、细胞因子及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变化及中医健脾法的干预作用机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开展多层次评价研究,实现疗效评价体系创新
1.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疗痹病临床疗效评价的指导思想。本学科在中医治疗痹病研究中,以“整体观念”作为疗效评价的指导思想,研究能够反映痹病整体生存质量的指标体系,重视调整和改善整体机能状态,用机体整体的综合反应全面、系统地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2.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痹病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内容。本学科将辨证论治的中心内容“证候”的改善情况,纳入中医治疗痹病评价体系当中,建立了一整套既符合中医学基本特点的中医痹病疗效评价标准,为全面、系统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打下基础。
3.现代医学指标是中医治疗痹病临床疗效评价的必要补充。中医治疗痹病的疗效评价体系应借鉴现代医学疗效评价指标,本学科在注重观察中医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引入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指标作为佐证,全面反映中医治疗痹病的效果,作为其疗效评价的必要补充。
4.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体现中医治疗痹病临床疗效评价的突出优势。卫生经济学评价是应用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在重点学科建设方案中将卫生经济学指标作为临床评价内容,纳入研究范围,认真总结分析中医痹病治疗的投入与产出,从而凸显中医治疗痹病的卫生经济学优势。
加强学科科研协作,实现科研工作机制创新
科研协作是科学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科技研究工作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在中医痹病研究中,通过科研协作包括医药协作、医科协作、医教协作,医技协作、医文协作,通过与高校、医院、企业、研究机构、社区及国外的交流沟通,可以达到痹病研究的知识互补、人才互补、设备互通,可以化劣势为优势,科研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
在中医痹病学科科技创新的具体实施中,将研究关口前移,注重痹病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在社区、农村、家庭的普及推广工作;开展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痹病发病前、发病后的基本证候特征,利用现代技术方法,探讨痹病证型以及证候演变规律,为痹病的预防康复提供支持。同时,将研究重心下沉,加强研究生和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培训。强化激励机制,使科研奖励成为学科建设发展的助推器、风向标。
目前,中医痹病学科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学科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认定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72篇,包括SCI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篇。承担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22项,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7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等学术奖励6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