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中医药要创新不离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要创新不离宗
[复制链接]
114
|
0
|
2019-8-23 0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体现了创新
中医药学是一门科学,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的科学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实践和实验所证实,纵观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它是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仅从中药学的发展史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最早的本草类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的医学家们在实践中研究、探索、发现的,将能用于人类治病的药物365种进行逐一介绍,总结了后汉以前的中药药物学成就。到了梁代,陶弘景又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新增药物365种,分类玉石、草、木、果、菜等类,唐代又总结了当时的药物学成就,著成国家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载药844种,详细介绍了每种药的性味、产地、效用等,宋元时代本草学又均有创新发展。到了明代,李时珍用了近30年的时间,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篇,载方一万余首,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本草学成就,又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到了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又补充《本草纲目》中没有记载的药物716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学的发展速度加快,分门别类,发展形成中药学、方剂学、炮制学、中药植物、矿物学等等,国家组织对中药理化方面的研究更是成就斐然。各个时期的发展都充满了创新。中医的临床辨证施治,从东汉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开始,到现在的分病分证辨证更是充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创新。
由于中医药的发展受各个时代的限制,加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整个生产力及科技水平的发展都很缓慢,中医药的发展在这个大环境下也就显得更加缓慢和滞后,特别是比起善于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的西方医学,也更是显得缓慢。因此,如不正视这一点,也是不客观的。
中医药要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
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学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得以不断创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来源。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体现了创新,新时期中医药的发展,更需要创新。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药学和任何科学一样,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这就需要在创新中“扬长避短”,从理论上、实践上,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中医药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中医药的创新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 崔月犁老部长曾在给我的来信中批评有些中医医疗单位,“是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唱着流行歌曲”,没有中医的特色,丢掉了中医的精华。据反映,也有一些中医学院不开设或减少了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课,有的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不知什么是《内经》,什么是《伤寒论》。有的把具有深奥理论的中医经典著作当成不科学的东西,当成过时的东西予以搁置或抛弃,长此下去,中医岂不成了无根之源,无本之木。笔者曾对新兴的时间医学进行了研究,却发现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却早已有了时间医学的理论和内容,仅凭这点就不能否定《伤寒杂病论》的科学性、实用性。所以中医药的创新决不能丢掉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特点,搞离宗的创新、变异的创新,那样就不是真正的创新,只会毁灭中医的。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继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为中医药发展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各级政府应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的发展除要靠中医药人员自身努力外,更要靠政策和措施的保障,要靠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战略攻关课题的研究,将中药产业开发列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给中医药人员创造良好的提高与发展空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订措施鼓励中医药人员的科研创新。
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目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中药品种低水平重复,中医药人才缺乏,高水平高素质者尤为缺乏。中医药创新的突破及推广应用,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科学管理机制作保证。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选拔、培养、吸引、支持、流动、鼓励的机制,把中医药当产业实业来发展,实行投资多元化,鼓励发展民营中医药事业,鼓励发展民间中医药事业。国家要明确扶持支持的重点,设立政府科研基金,重点扶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中医药企业搞好科技创新,支持中医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研究,成为创新的重要基地,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基层医疗单位搞“联姻”、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使中医药科研成果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为企业为事业服务,为经济建设作贡献。还应对民间中医药中疗效好的祖传或一技之长技术加以重视和开发;对民间中医药与公立中医单位一样予以政府投资加以扶持。
继续扶持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同级中医医疗机构比起同级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一般来说起步时间要晚,投资要少,显得“先天不足”,尤其是县级中医医院比同级县医院,大多条件差异明显。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措施扶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跟上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步伐,只有设备完善、人才充实、管理健全的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才能担当起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载体的重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妇科病治疗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中医资源
风湿病治疗中心
肝病治疗中心
尊生保健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