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传统医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传统医药
[复制链接]
199
|
0
|
2019-8-23 0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三者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的传统医药把“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作为重要内容,扩大并深化了“非遗”的内涵,最能够体现“非遗”的精神和灵魂,是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纲。
●行业标准是比较高的规范,是一个圭臬。但人文学科尊重独创和唯一。所以,给一点宽容,留一点空隙和余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制订行业标准时应该注意的。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项目众多。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高速消失、过度开发、瞬息变异的危险,保护任务极其繁重。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工程取得很大进展,文化部门正在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其中包括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标准在内。对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传统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根据我国存在医药文化多样性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我国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
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为基本经典的传统医药,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主流医学。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经过30年的发掘整理,已有近40个少数民族发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传统医药的代表性著作。
民间医药有两个概念,一是在体制上以公私来分,民间医药是指非公有制的民营医疗机构和民间医生;二是在学术上以朝野来分,民间医药是指当代中医教育体系之外不属于《黄帝内经》一脉的流散于民间的草医草药。如云南的“黄家医圈”、陕西的“太白七药”、某些道家医学和佛家医学,以及一些既不属于主流医学,又无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草根一族。古代有一种“为国医所不道”的“走方医”、“草泽医”,或叫“铃医”、“串雅”,就属于这一类(见清·赵学敏著《串雅内外编》)。传统医药中的民间医药,指的就是第二种概念的民间医药。有的学者曾经把这一类民间医药作为中医药的初级阶段,但后来发现他们纵使“上升”一格,也并不属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主流一脉,而且自成体系,自称“另类”,仍然“为国医所不道”。于是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在传统医药内给它留下位置,称它为“民间医药”。
例如“黄家医圈”是以“中生万物”“人命乃万命之首命”为哲学基础的一种医学理论,以“万物有圈圈为界,万物有网网相联”揭示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内在联系。黄氏家族从唐五代延续至今,祖籍福建邵武(王国维先生有考据),世代传承。其一支转辗迁徙,后在云南昭通巧家落户,今于云南昆明行医。有《黄氏医圈》(黄传贵编著)一书传世。
“太白七药”又称“秦岭七药”,是以“七”字命名(如桃儿七、红毛七)的一类草药,约有115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山脉,以“四梁八柱”理论指导临床应用,是藏在深山老林的另一处土著的医学宅第。今人已出版《秦岭七药》(毛水龙主编)、《太白七医研究与应用》(宋小妹、刘海静主编)等著作。
其他的民间医药包括民间的一技之长,在此不一一列举。
从“非遗”角度看传统医药的内容
中医药和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其他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在学术上都是平等的,尽可以各展其美,各美其美;相互之间,更应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各医种的基本内容大致分总纲、医养、药物、节庆四个部分:一是总纲,或称总题。如传统医药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方法。二是养生及医疗。包括养生、诊法、疗法(或合称诊疗法)。三是药物。如药材,饮片炮制技艺、成药制作技艺;老字号企业文化。四是习俗和节庆,如清明辟瘟习俗、除夕饮屠苏酒之类和传统药市。中医药分这四部分,民族医药也分这四部分。为了留有余地,还可以加“其他”一类,如藏医是和天文历算连在一起的。医学和天文连在一起,甚为普遍。中医有五运六气,彝医和太阳历关系密切。这是各类文化互相交叉的内在因素决定的。中医的气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与传统体育,药膳与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烹饪),养生文化与传统音乐、传统舞蹈都有交叉。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资源
男科病治疗中心
妇科病治疗中心
聆听你的声音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