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医沙龙
›
删除中药命名“酌情”原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删除中药命名“酌情”原则
[复制链接]
118
|
0
|
2019-8-23 0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导赤散”与“导赤丹”一字之差却药效不同;中西药复方制剂在国外早被禁止,在国内中药掩护下,继续拥有“疗效神话”。昨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省九三学社主委姚志彬今年全国两会将提交提案,建议规范中药名称,并逐步淘汰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
中药命名不规范易误导消费者
姚志彬表示,我国在西药命名上规定一种药物使用唯一的通用名,并禁止使用可能暗示疗效的药名,但对传统中药及中成药却实行“酌情处理”,容易误导消费者。如仙灵骨葆胶囊、飞龙夺命丸、秘制舒肝丸等。
姚志彬称,中药还存在很多同名异药和同药异名的现象,扰乱市场影响使用。药效不同的中成药,有的名字非常相似,例如导赤散与导赤丹,肥儿散与肥儿丸,化毒散与化毒丹,至宝锭与至宝丹等等。只有一字之差但疗效却有差异。另外,“一药多名”也容易造成处方差错,增加病人的负担。
建议:淘汰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
姚志彬还提到,中西药混合复方制剂借中药之名大行其道,严重阻碍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西复方制剂在报批时统一归类为中药,因此在命名上享有和中药同样的“特权”,这就导致了药名表达不清,老百姓很难通过名称了解其成分。中西药复方制剂在国外早被禁止,在国内却在中药掩护下,继续拥有“疗效神话”。
姚志彬建议,明确3~5年的过渡期,国家组织专家对所有中成药进行通用名梳理并统一规范命名,不再审批添加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品种,并以5年为期限,逐步淘汰已获批生产的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传统文化
临床经验
中医资源
肿瘤治疗中心
新闻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妇科病治疗中心
中医儿科
肝病治疗中心
冥朝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