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鉴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鉴别
[复制链接]
35
|
0
|
2019-8-23 0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定义
肺阴虚证:肺金阴液不足,失于润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及虚热证候。
心阴虚证:心脏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虚热证候。
病因
肺阴虚证:久咳不已,消耗精血;急性热病之后,高热或吐泻伤阴,阴液不足;痨虫蚀耗肺体,伤及肺阴;房劳过度,肾阴亏虚,水亏火旺,消烁肺阴,导致肺阴不足,肺失润养,引起咳嗽诸证。故张景岳说:“内伤之嗽,必起于阴分,盖肺属燥金,为水之母,阴损于下,则阳孤于上,水涸金枯,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李中梓亦认为:“劳欲情志伤于内,则脏气受伤,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此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
心阴虚证:多由心血虚发展而来,故其致病因素常有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故《顾氏医镜》云:“是心者,血之源,故心安则真血日生,惟劳心过度,则心血日耗。”《医学正传》亦认为:“……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症作矣。”或大量失血,血液丢失过多,或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耗伤心阴,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消灼阴液,或热病伤津,或大汗消亡心液,或脾胃虚弱,阴血化源亏乏,易致虚火内生,心失所养而成心阴虚证。因此,“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而惟心脏最多,且心为君主之官。一身生气所系,最不可伤……五脏之伤,惟心为本”(《不居集》)。
病机
肺阴虚证:多因阴血不足,虚火内生,火盛刑金,灼耗肺金,损伤肺络,失其濡润,肃降失职。常可由下元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伤及肺阴,也可由肺阴不足,累及肾阴,终致肺肾阴亏。若肺劳久嗽不愈,气血虚竭,则病重矣,故《医彻·卷之二·杂症·咳嗽》云:“若久嗽不已,则脏腑精华,肌肉血脉,俱为耗引,消竭于痰,比之脱气、脱血,何多逊焉,独不观久嗽者,始而色瘁,继而肉消,继而骨痿,皆津液不能敷布乃至此,岂容渺视哉!”
心阴虚证:由于阴血不足,心神失于濡润滋养,则心神不宁,故“《保生秘要》曰:心为一身之主,统领血海,故心血少则神不定,寝不安,百病集作”(《杂病源流犀烛》)。若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则虚火内生。故心阴虚之病机,简而概之,即心神失养,虚火内生。此外,心阴虚证,多由心血虚证发展而来,心阴虚证病情重,心血虚证病情轻,血之与阴,均同一属性,因此,心阴虚证常常包括心血虚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临床很难截然分开。若心阴亏虚,阴不制阳,心火独亢,下及肾水,则肾阴不足,形成心肾不交证。多表现为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的阴虚火旺证,也是心阴不足证的病理转归,有关心肾不交证的病因病理,《理虚元鉴》认为:“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治之原不相离,故于滑泄,梦遗,种种精病,必本于神治,于怔忡、惊悸,种种神病,必本于气治。盖补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气也,虚劳初起,多由于心肾不交……”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