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汗出可遍身的现代科学依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汗出可遍身的现代科学依据
[复制链接]
51
|
0
|
2019-8-23 0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遍身微汗”是笔者首倡的广汗法的治疗目标。对于“微汗”的原则质疑不多,但是对于“遍身”,一些医者和患者却因为自身某些部位不会出汗而产生了怀疑,诸如:下半身会出汗吗?小腿前面也会有汗吗?手背上也能汗出吗?头顶也会有汗出吗?……
为了给大家一个更明确的答案,笔者翻阅了《现在皮肤病学基础》(2010年第2版),以下是此书中一些内容的汇总,希望大家从中能找出汗出可“遍身”的答案。
1.外泌汗腺(以往曾称为小汗腺,本文中仍按习惯称为小汗腺),因为其结构上具有腺管,可以直接将分泌的腺体排出,因此,现在以外泌汗腺命名。外泌汗腺在胚胎期仅存在于一般哺乳动物的足底,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在人类除掌跖部位以外,其他部位存在的小汗腺均是以后进化发生的。
2.小汗腺遍布全身绝大部分的皮肤中,除了口唇、鼓膜、指床、乳头、包皮内面、龟头、小阴唇和阴蒂等极少部位外其他部位均有。手掌、足跖和腋窝小汗腺最多,其次为头皮,躯干和四肢的皮肤,屈侧比伸侧多。成人皮肤上的小汗腺200万~ 500万个,平均每平方厘米有143~339个,它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等有所不同。
3.小汗腺按其生理活动状态可分为活动状态小汗腺及休息状态小汗腺。在室温条件下,只有少数小汗腺有分泌活动,多数处于休息状态。当外界温度升高到32℃以上时,活动状态小汗腺增加。身体各部位活动状态小汗腺的数目是不一致的。如气温高于临界水平(31℃~32℃)时,则全身皮肤可见到或多或少的突然出汗,称为显性出汗。当气温低于临界水平时,汗腺分泌只能在显微镜下可见,称为不显性出汗。后者肉眼看不见,这不仅是因为汗珠太小,而且由于“汗”刚出表皮即被蒸发。
4.各部位汗腺的平均分泌量以躯干部为最强,头部、额面次之,四肢特别是掌跖处更弱。掌跖处汗腺密集而发汗量少。一般体部的汗腺为温热发汗,与体温调节有关。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掌跖发汗相比,后者汗腺分布密集度小而发汗量大。
5.除了外界气温的变化引起的出汗外,出汗还有精神性排汗(常发生在手脚心、手背、头面及颈部,其次在前臂、小腿及躯干)、由饮食辛辣、热烫食物引起的味觉性出汗(多发生于口周、鼻、面颈部及上胸部)等。我们可以应用多种手段配合以尽快达到“遍身微汗”的治疗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青橄榄网络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