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五运六气将中医标准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五运六气将中医标准化
[复制链接]
161
|
0
|
2019-8-23 0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在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医没有标准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中医是有自己标准的,五运六气将中医标准化。我们可以从理论、疾病、技术三方面来论述中医的标准化。
中医理论规范化
标准化的中医理论必须是规范化,从理论上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有一个完整的解释理论体系。五运六气理论即具备这个条件,它以“天地合气”生人的观念为基础,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天-地-人三才思维模式”理论体系,去解释中医自身的生理、病理、药理、治疗等问题,这个理论体系理、法、方、药齐备。五运六气理论属于自然科学,即中医属于自然科学,可知中医理论具有科学的规范化,系统性强,具有逻辑性、严谨性,不能随意解释。其临床验证见于《伤寒论》,我们尊此创建了“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将寒温统一于一体,包纳所有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规范化了中医理论。如一年分为六气就有标准范围划分,正月二月为初之气,三月四月为二之气,五月六月为三之气,七月八月为四之气,九月十月为五之气,十一月十二月为终之气,超过此标准的就会出现上下升降,迁正退位等问题(《素问·本病论》)。如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为正常血压,高于或低于此标准的为不正常血压。
西医的一些规范化,中医没有,可是中医的一些规范化,西医也没有,如中医将五脏系统配应于五季五方的规范化,西医就没有。
中医疾病规律化
中医疾病规律化,即讲中医发病的规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非难中医的人认为,中医只是经验医学,是建立在“个体化”基础上的,没有理论体系,缺乏“大样本”重复性科学实验。其实五运六气理论所建起来的样本要比西医样本大得多,是甲子60年“大样本”,其重复稳定性要比西医大得多,比如《内经》记载癸未年会发生“金疫”,2003癸未年就发生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的三阴三阳司天之政要发生的事件,今天仍然能重复见到。这些规律是我们祖先从科学实验中得到的,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谓:“黄帝坐明堂(天人合一建筑物),始正天纲(天道大纲),临观八极(八方八节),考建五常(五行气运之常)。”《素问·阴阳类论》说:“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只不过是实验方法不同罢了,西医只是实验室的微观实验,中医却是观天、观地、察人事的宏观大实验。故《内经》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这种重复性是西医能够比的吗?
中医临床技术规格化
中医临床技术规格化,是解决中医标准化在临床应用操作过程的技术问题,解决临床应用“怎么办”的问题。对于那些已经肯定的成熟临床技术要固定下来,不能因医师个人的意愿而随意变更,这在《内经》中有很多记载。如《素问·藏气法时论》五味补泻说:
病在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病在心……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病在脾……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病在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病在肾……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
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
邪气反胜,治之奈何……
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
司天邪胜何如……
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这些临床治疗用药规则都是《内经》对中医临床技术的规格化,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每一个中医师都必须严格遵守。这如同西医见了炎症,所有西医师都必须用抗生素一样。至于具体药物,医师可以根据病情选择。
《内经》不仅将用药规格化,并将组方规格化,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请看,谁说中医没有规格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