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肝胆湿热证与胆郁痰扰证鉴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肝胆湿热证与胆郁痰扰证鉴别
[复制链接]
70
|
0
|
2019-8-23 0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定义
肝胆湿热证 湿热之邪,内蕴肝胆,使肝胆疏泄失职,或横逆侮土,脾胃运化障碍,或湿热下注,或枢气不利所导致的胁肋胀痛,口苦,纳差,尿短赤等症状。
胆郁痰扰证 因情志不遂,胆气郁滞,疏泄失职,生热化痰,胆气不宁所导致的惊悸不寐或头晕耳鸣等症状。
病因
肝胆湿热证 外感湿热之邪,熏蒸肝胆,疏泄无权,或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湿邪内困,日久酿浊化热,或素体阳盛,感受湿邪则湿热粘合,互结为患。或中焦湿热,浸淫脾胃,熏蒸肝胆,或暴饮暴食,宿食内停,或脾胃虚弱,不化饮食,食积内停,郁而生湿化热,湿热内蕴肝胆,或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有饮食之湿,酒水乳酪是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伤于脾胃。”湿困太阴,酿湿化热,上蒸肝胆,而为肝胆湿热证。
胆郁痰扰证 素由精神抑郁,情志不遂,导致肝胆气滞,疏泄失职,气郁生痰化热,痰热内扰。肝与胆互为表里,胆附肝中,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的排泄和发挥正常作用,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故肝气郁滞,疏泄不及,常可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导致胆气郁滞,胆气不宁,胆汁排泄不畅等。
病机
肝胆湿热证 其主要病机是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枢机不利,胆汁外溢,肝横乘土,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或湿热内蕴胃肠,或湿热下注膀胱及二阴等。若湿热浸淫,内蕴脏腑,不仅使肝胆、脾胃的功能发生障碍,同时,也可外溢肌体、肤表,出现黄水疮,或局部红肿糜烂,皮肤湿疹,痈疮等;若湿热之邪流注经络关节,痹阻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则可发为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发病势急。“湿热流著,四肢痹痛”(《临证指南医案》),甚则腰椎热痛,“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痠痛沉重”(《症因脉治》)。脾主四肢肌肉,湿热内著,浸淫筋脉,则肌肉失于营养,痿废不用,发为痿证。若湿热阻塞,壅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则挛急发痉,“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温热病篇》)。若湿热交蒸于内,使肝失疏泄,气滞湿阻,或脾不制水,水气壅滞,或膀胱气化无权,则可发为水肿。若湿热上冒,蒙蔽清窍,则易致头痛。若外感湿热,上扰于头,清窍失于正常功能,也可形成眩晕。总之,湿热为患,不仅可影响肝胆,也能影响筋脉、气血、清窍等,出现气滞湿阻,筋脉拘挛痿痹,头痛,眩晕等病理转归。
胆郁痰扰证 其主要病机多因情志不畅或精神刺激,导致肝胆气滞,气郁生痰,痰郁化热,胃失和降,心神不安。痰浊中阻,也可随肝气上升,上犯神明,而发为头痛。或因痰浊内盛,阻痹胸阳,也可发为胸痹,出现胸部闷痛,身痛彻背或背痛彻心,若痰浊阻滞经筋脉络,则痰凝气滞,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筋络失于濡润滋养而发为痿证或痹证,若痰浊内聚于心,或蒙蔽心窍,阻闭心神,或痰郁化火,痰火上扰心神,或痰火炽盛,引动肝风,则可形成癫、狂、、中风等证。总之,胆郁痰扰证虽由胆气郁滞而起,但临床证候实由痰热所扰,故痰邪作祟,百病丛生,可以出现头痛,痿痹,心痛胸痹,癫狂,中风等痰浊蒙蔽清窍,窜扰经络,痰凝气滞,化热化火等病理转归。
鉴别要点
肝胆湿热证 胁肋部灼热胀闷疼痛,腹胀,厌食,或胁下痞块,恶心呕吐,口苦,大便溏泻或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伴有皮肤、白睛黄染,或寒热往来,或阴部湿疹,瘙痒难忍,或睾丸肿痛,或带下色黄味臭等。肝胆湿热证,以胁肋部灼热胀痛,口苦厌食,舌红苔黄腻为临床特征。
胆郁痰扰证 惊悸失眠,胁痛胀闷,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太息,口苦呕恶,心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以惊悸失眠,口苦胁胀,眩晕耳鸣,舌苔黄腻为临床特征。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莎拉酱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