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湿寒病浅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湿寒病浅识
[复制链接]
170
|
0
|
2019-8-23 01: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湿邪是六淫中致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湿病又有湿热、湿寒之分。湿热病在叶天士的《温病学》及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专篇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而湿寒病至今尚未见有专篇立论,只散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历代医家医案论文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专篇论述湿寒病,明晰湿寒证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方法,为湿寒之邪引起的病证初画一个系统体系,为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起相关作用。
湿寒病多由阳气不足、湿寒过盛的人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由于当代人多喜凉食冷饮,湿寒之气直中胃肠,伤及中焦阳气,造成脾胃阳虚,不能化阴,湿寒困脾,致使升降失调,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水布失常,经络不通,水液代谢失常。
湿寒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病、慢性咽炎、颈椎综合病、肺炎、胸间积液病、冠心病、湿寒造成的多种胃病、肝病、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病、坐骨神经疼等,可参考融合中西医理念结合治疗。
湿寒病主要是阴湿寒邪,阳气被遏,不能升清降浊,化阴布水,症见身冷体倦,水谷不化,腹满肿满,呕逆泄泻等。
寒湿易伤阳气 阻滞三焦
寒凝湿,湿裹寒,伤阳逾深,病势越重,湿寒黏滞,病伏愈慢,湿寒停滞,外邪又至,病见湿寒阴病。
湿寒之邪多直中中焦脾胃,引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造成上焦病变。症见头部昏蒙,咽郁塞堵,颈强肩硬,咳嗽痰多,呕逆食少,胸闷气短。湿寒之邪直伤中焦,引起脾胃阳气中伤,水谷不化,腹胀呕逆,食少纳差,肠鸣泄泻,甚至水入则吐或下利清谷,造成急慢性胃肠炎病的中焦病变。
湿寒传至下焦,则见肝脾阳虚阴盛,脾阳被肝所克,肝脾阳气并虚,阴邪郁阻,腹胀水鼓,消瘦乏力,肢寒身冷的肝脾阳虚,肝郁湿寒,产生肝脾性腹胀肿满。寒湿伤及肾阳,阳虚不能化阴利水,形成水肿身重、尿少身冷的肾阳虚证,表现为肾性水肿、肾炎、肾综合征等下焦病变。
此外,湿寒之邪与风邪相伍成湿痹,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湿寒之邪与暑湿阴邪相兼为病,成呕逆泄泻胃肠炎病。
寒湿为病 变化多端
⒈ 湿寒滞头
临床常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冒蔽,旋转倒地,恶心呕吐,本症在《金匮要略》支饮篇中“苓桂术甘汤证”、“泽泻汤证”,均有论述。也与现代的“美尼尔氏病”相仿。此为湿寒之邪,阻遏阳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是一个代谢性量变尚未形成质变的脑功能失常病。
治则 利湿降浊,温阳活血。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泽泻、半夏、牛膝、生姜。其中,茯苓、泽泻利水降浊,桂枝、生姜温阳活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半夏辛开解中焦滞湿,佐诸药温阳降浊。牛膝活血利水,生姜散寒通阳。此方利水降浊,温阳活血,使湿寒除,清阳自生,头晕呕恶自除。
禁忌 该病属阳虚之人,应少吃凉食冷饮,少输寒凉液体。多采阳热,注意保暖,呵护一身阳气,则一生少患湿病。
2.湿寒滞心
此型湿寒滞心,抑阳不能化阴,痰饮郁阻,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变窄,导致冠心病发病,常表现为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剧烈绞痛,发作欲死,舌下含硝酸甘油缓解;动则气短心慌,休息减轻,叹息少舒,手足冷凉。中医称为胸痹心痛,病因是寒湿伤阳,平素胸阳不足,素有痰饮,加之寒湿邪气入侵,寒凝气滞,致血行不畅。本病阳虚为本,寒凝痰阻、气滞血瘀为标。
治则 温阳化湿,祛痰活血。
方药 自拟冠心汤。桂枝20克,云苓30克,白术15克,焦山楂15克,瓜蒌30克,薤白15克,干姜15克,炒桃仁12克,皂角6克,丹参20克,甘草15克,水蛭5克(研末冲服)。
方中以苓桂术甘汤温阳祛湿,合瓜蒌薤白汤宣痹散结,加干姜以助桂枝温通阳气,用丹参、桃仁活血化瘀,用山楂消积滞,用水蛭加大活血化瘀力度,以舒缓血管,甘草调和诸药并补气,诸药相合以温通阳气、祛痰化湿为主,活血化瘀为辅,疗效优于单纯活血法。
治疗期间饮食上禁忌油腻生冷,注意保暖,防止过累。
3.湿寒滞肺
临床常表现为每犯则咳嗽喘逆,气短气急,咯泡沫状稀白痰,口干不欲饮,无热象,舌苔白滑,质暗淡,脉浮滑。
此为凡胸阳不足,留饮在肺的人,一遇外寒则犯咳喘,则湿寒伏饮在肺,造成肃降失司,升降不利、气逆喘咳。当今人多贪冷饮,凉食。感冒本为外寒,医者不辨寒热仍以大量液体输入,伤阳滞饮,增变病情。此类证型多见于现代的气管炎、肺气肿等。以小青龙汤主之。
方药 小青龙汤。麻黄10克,生白芍10克,细辛3克,干姜10克,桂枝12克,甘草12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水煎,开锅去上面泡沫,分次温服。
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细辛、干姜温里行水,半夏去水饮平逆气,白芍、五味子收敛肺气。使风寒与水饮并除,肺气不伤。笔者体会,本方加生姜、大枣,温阳益阴疗效更好,加陈皮、茯苓为与二陈汤合方,渗湿祛痰,与三子养亲合方增加了祛痰的力量,又能利气消食,三方相合取名为小二三汤,治疗寒湿滞肺的急慢性气管炎,疗效甚佳。
禁忌 冷饮、凉食。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感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开飞机的穷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