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鉴别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鉴别
[复制链接]
151
|
0
|
2019-8-23 0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定 义
肾阳虚证 由年高肾衰,久病伤阳,房劳伤肾等原因,损伤肾中阳气而出现的肾脏阳气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肾虚水泛证 由肾阳不足发展而来的肾阳虚衰,气化无权,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射肺凌心所表现的证候。
病 因
肾阳虚证 先天禀赋不足,阳气亏虚,或年高肾阳逐渐衰退,或久病、他脏之病影响及肾,因各脏腑之阳气均由肾阳为之温养,故病久不愈,延及肾脏,损伤肾中之阳气而导致肾阳不足,此即所谓“久病及肾”,若房室不节,损伤肾精,精损及阳,致肾阳亦不足,命门火衰,肾阳虚惫。
肾虚水泛证 此由肾阳虚发展而来,故具备上述肾阳虚证的病因。因肾主水液,肾的蒸腾气化作用,主宰着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并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而肺的宣发肃降和脾的运行输布等对津液的气化作用也依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若肾阳虚衰,则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失常,就要出现水气不化,水液代谢障碍的肾虚水泛证。
病 机
肾阳虚证 肾阳即命门之火,为人身阳气产生之源泉,“命门为精血之海,脾胃为水谷之海,均为五脏六腑之本。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故肾阳能温煦形体脏腑,促进生殖发育,蒸腾气化水液,若命门之火不足,则虚寒内生,“肾虚寒,阴痿,腰背痛,身重,缓弱,足腰不可以按,语音混浊,阳气顿绝”(《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水气内停,生殖机能减退,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云:“肾者,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肾阳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温煦、气化、推动作用,为一身阳气之根,若肾中阳气不足,则易出现虚寒证象,而表现以阳虚为主的各种病理转归。如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清阳,则出现阳虚头痛。阳气不足,腠理失固,则为阳虚自汗证。若阳气虚衰,不能固摄,血液错行,则为阳虚出血证。若阳虚,阴寒凝滞,则大肠传导失职,而为大便秘结。若年高脏腑阳气衰微,命门无火,则膀胱气化无权而形成小便不通的癃闭证。若肾阳虚损,脾阳亦弱,肾失封藏,下元不固,中气下陷,则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即发而为劳淋,若阳虚阴盛,格阳于外,则可见虚阳外越的真寒假热证,曾由“元阳败竭,火不归源”(张景岳语)所致。若元阳虚极,阳气衰败,阴阳离绝,阳亡于外而形成脱证。总之,肾阳不足,可出现全身性的虚寒症状:阳虚头痛,阳虚自汗,阳虚出血,阳虚便秘,阳虚癃闭,阳虚劳淋,阳虚发热,阳竭欲脱等。
肾虚水泛证 是由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所致,其病理产物为停聚体内的水湿,若水湿泛溢,上逆、旁达则可引起体内不同部位的水肿。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即火不生土,脾阳亦虚,或肾虚水泛,土不能制水,亦能损伤及脾,致脾阳亦虚。脾肾阳虚,水湿不运,气化不行,则为水肿。肝肾为母子之脏,若母病及子,肾虚及肝,则肝肾阳虚,形成水肿。若阳虚水泛,水气互结,停聚心腹,形成心腹鼓胀。总之,肾虚水泛证,常可发展成脾肾阳虚水肿,肝肾阳虚水肿,心腹鼓胀证等。
鉴别要点
肾阳虚证 腰膝酸软冷痛,面色白,身寒肢冷,尤以下肢冷甚,精神萎靡不振,头目眩晕,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迟无力。兼见滑精,阳萎,白带清稀,妇女宫寒不孕,或兼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腹胀,久泻不止,或兼水肿。是以阳虚寒盛,全身性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常可兼见生殖机能减退和运化失职,水气内停的表现。
肾虚水泛证 全身浮肿,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脐腹胀满,甚则阴囊水肿。水肿反复发作,咳嗽气喘痰鸣,不能平卧,咳痰色白质稀,心悸气短,并具肾阳虚证的表现:腰膝酸软冷痛,形寒肢冷,面色暗白,舌淡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沉滑。以水肿,小便短少和阳虚寒盛的表现为临床特征。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