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内经》论正治法与反治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内经》论正治法与反治法
[复制链接]
118
|
0
|
2019-8-23 01: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正治法与反治法”是《内经》最重要的治疗法则,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论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张介宾注曰:“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其病者,谓之正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正治法与反治法是治病求本的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则归一的表现形式,正治法逆其表象而治,反治法顺其表象而治。《内经》中特意提及反治法并非无的放矢,实为提醒后世医家临证采集资料时必须重视疾病的表象,并且需要明辨表象与疾病本质的关系,才能透过表象抓住本质。可见,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法则的总纲。
“正治法与反治法”治疗法则
正治法
正治法又名“逆治”法,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所谓“逆者正治”。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疾病性质与所表现的病象相一致的病证。举例如下。
寒者热之 寒性病证表现为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温热药治疗寒证。例如采用辛温解表的方药治疗表寒证,使用辛热温里散寒的方药治疗里寒证等。
热者寒之 热性病证表现为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即以寒凉药治疗热证。例如用辛凉解表的方药治疗表热证,采用苦寒清热或者泄热的方药治疗里热证等。
虚则补之 虚劳之病的表现为虚象,需用补养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补益药治疗虚证。例如阳气虚衰用温阳益气的方药,阴血不足用滋阴养血的方药等。
实则泻之 邪实之病的表现为实象,需用攻邪泻实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泻实药治疗实证。例如采用消食导滞的方药治疗食滞,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消除瘀血,采用祛痰除湿的方药化痰利湿等。
此外,如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均属正治法范畴。
反治法
反治法又名“从治”法,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所谓“从者反治”。适用于病情复杂、表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正由于表象与本质不一致,顺从病证的表现则逆其本质,故反治法亦为治病求本精神的贯彻运用,其中又包含着知常达变的观念。举例如下。
热因热用 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其表象为热的病证。《伤寒论》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利用回阳救逆的姜附剂,治疗身热而赤之阴盛格阳证,即用温热的通脉四逆汤顺从表热之象而逆其阴寒之本。又如气虚发热之证,因脾胃气弱虚损,水谷精气当升不升,反流于下焦,化为阴火,阴火上扰而发热,治用甘温之补中益气汤,升发脾阳,升举下陷精气,即甘温除热法,亦属热因热用的范畴。
寒因寒用 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表象为寒的病证。《伤寒论》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利用辛寒之剂白虎汤,治疗表象手足厥冷实则里大热之证,即用寒凉的白虎汤顺从表寒之象而逆其里热之本。
塞因塞用 指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类似于“实证”,而实则为虚性的病证,亦称“以补开塞”。《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利用补益温中之剂理中汤,治疗表象腹满实则里虚之证。又如精气不足,冲任亏损的闭经,治当填补下元,滋养肝肾,养血益气以调其经。另如小便不利,或由于肺气不足,通调无权;或由于中气下陷,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或由于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膀胱气化无权等,治疗当分别予以补益肺气,复其通调水道之权;或补益中气,使脾气升运;或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以上数种,亦属塞因塞用之例。
通因通用 指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类似于“虚证”,而实则为实性的病证,亦称之为“以通治通”。《伤寒论》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利用攻下之剂大承气汤,治疗表象下利实则热结旁流之证。又如湿热蕴结大肠之下痢,虽日下十数行,治疗仍不宜止涩,当清热通肠,调气行血。张洁古所创芍药汤治疗早期痢疾,药选大黄,亦为“通因通用”之义。
临床指导意义
“正治法与反治法”的提出便于临证时警惕并且识别假象,抓住本质辨证,正确施治。除了上文提及的主要治则外,又如:气血郁结,或痰浊,邪气内结等,用消散法,如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病邪留滞而不去的,如痰饮、蓄血、停食、便秘等,用攻逐攻下法,如用抵当汤治瘀血等。津液亏乏,内外干燥一类病证,用滋润生津等濡润之法,如用清燥救肺汤治燥咳。筋脉拘急痉挛一类的疾病,用舒缓法,如用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精气耗散,不能约束之病,如自汗、盗汗等,用收敛法,如用牡蛎散止汗。虚损怯弱之病,用温养补益法,以“少火生气”,如用人参养荣丸治精气虚证等。气血停滞,肢体痿废,用行气活血之法,如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类。惊悸不安类病证,用镇静安神之法,如用朱砂安神丸治失眠怔忡。病邪在上者,使之上越,用涌吐法,如瓜蒂散。病邪在下者,使之下出,用导下攻下之法,如五苓散利小便、承气汤下实邪之类。
笔者曾侍诊《内经》学家王洪图教授,临证运用“通因通用”法、“塞因塞用”法进行治疗,取效明显,现叙述如下。
范某,男,51岁。数日来连续赴宴饮酒,又过于劳累,自昨日上午开始咽干腹中不适,矢气频繁,排气时则有黏液从肛门流出,其状如油。入厕时却无粪便排出,仅流出少量液体,两日大便未行。舌苔薄黄腻,脉弦滑略数。辨证为热结旁流之证,予牛黄解毒丸3粒,每服1粒,清茶送服,日3次。忌食辛辣油腻之物。药后大便得下,诸症亦除。(《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
按:患者实邪在内,湿热中阻,气机升降失宜,里急后重,热郁肺与大肠,当急下之。选用通因通用之法,予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服后大便得下即痊愈。
张某,女,41岁。患皮肌炎、类风湿多年,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皮肤肌肉以及周身关节疼痛,大便不通,须使用“开塞露”才能每周1行。舌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精血不足,无水行舟,治宜补益精血,方药以济川煎加减:当归、泽泻、牛膝、肉苁蓉、升麻、枳壳、杜仲、菟丝子、炙甘草、丹参、麦冬等。3剂,水煎服。3剂服用后无须开塞露即可排便。再以原方数剂治之,数日后大便基本正常,隔日一行。乃以原方倍其量,制蜜丸常服。(《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
按:患者虽大便不通,实乃因正气虚,阴血不足所致。采用“以补治塞”之法,以《景岳全书》济川煎加减治疗,其中当归、牛膝、肉苁蓉、杜仲等,均为补血益肾之品,为主要药物;升麻、枳壳属升提之药,欲其降而反升之;丹参、麦冬等养阴血,既是治本之药,又针对患者长服激素而致的阴虚内热。因此,方药对证而取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