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地理环境对中医药学术的影响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地理环境对中医药学术的影响
[复制链接]
182
|
0
|
2019-8-23 01: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本文所指的地理环境为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地、山脉、河流、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风貌。对中医学而言,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体体质、疾病类型、治病方法、道地药材、民族医药以及医学流派的不同,对医者医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地理环境影响人体体质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导致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体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可以影响人体的体质,如《大戴礼记·易本命》中“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的说法,就指出了由于土质的不同,人体体质存在着肥与大的差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西方之域……其病生于内……中央域……其病多痿厥寒热。”这一段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域人群的体质状况,说明了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群,由于水土、气候、生态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人体体质。
现代调查研究也表明,地域不同人体的阴阳体质存在着差异。何裕民等调查了西北延安、东北五常、上海市以及浙江义乌等地2269人的体质情况后认为:就阴虚而言,西北延安仅有18.2%,其次为东北五常占23.8%,上海占35.7%,义乌最高达42.7%,较延安地区高2.35倍,指出阴虚体质具有显著的地理性分布差异。该调查结果科学地解释了地理环境不同,人体体质的差异显著。
地理环境影响疾病类型
某些疾病流行于某些地区,与地理环境的某种因素关系密切。如寒冷的北方及山区多见痰喘、慢性支气管炎,江河湖海潮湿地区则多发痹证、风湿性关节炎;北方地区风大寒冷,寒主收引而经脉痉挛收缩,故中风病以北方居多;东南地区气候偏湿,湿邪风毒易侵袭经脉,流注于脚而致脚气病。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七情、饮食等因素。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所在地域的水质、土壤里缺乏某种成分(微量元素或矿物质)而造成的地域性疾病。如缺碘地区的甲状腺肿大,缺硒地区的克山病等;二是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饮食习惯、体质特点决定着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不同,所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不同。因饮食习惯的差异可导致东方多外疾,西方多内病;气候特点的差异可导致“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这些都说明了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疾病类型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尊生保健
岚峰pisce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