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刘启廷临证组方用药经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刘启廷临证组方用药经验
[复制链接]
114
|
0
|
2019-8-23 0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刘启廷主任中医师是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及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行医60余年,对常见病的治疗创造了很多经验方,以方小、效卓、价低很受病家的欢迎,今将其组方用药经验作一总结,供同道参考。
首先要掌握病症的共性
刘启廷指出,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表现,又称为主证,只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共同的特征性表现,都可以用同样的方药治疗。如一个胃脘痛被西医诊断为胃炎的病人,多具有恶心吐酸、上腹撑胀嗳气、持续或间歇性疼痛这三个特征;再如普通感冒,具有头痛昏沉、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这些主要症状就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病机,根据这些特征性症状,可以得到明确诊断,确定方药,这与历代名医留下的方剂,如止嗽散、泻白散、泻黄散、桂枝汤等都是经验方的基础,至于个体差异,伴随出现的各种兼症,也就是方剂随症加减的临床应用。要客观地看待疾病的共性与差异的关系,共性是主要的,个体差异是次要的,刘启廷的经验方都是根据每种疾病的共性病例改变而制定的,然后再根据个体差异出现的症状,辨证加减。作为一名医生,对每种病都能熟记它的共有症状,也就是主要病机、主要方药,及随证加减的专症专药,这样看起病来就能得心应手,具有认证准、组方快、用药专、疗效高等特点,体现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症药相应 发挥药物专长
刘启廷强调,在临证时要掌握病症的统一性,什么病有什么症状都是统一的,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季节,只要有这些症状,就是这个病,根据病症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一个方剂。因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以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综合调理,每味药性味又都有其共性和特长,如名医徐灵胎所讲: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
刘启廷在组方时注重充分发挥药物的专长,如调气药都有调气的功能,有擅长调肝气的,如香附、青皮、橘核等;有擅长调理肺气的,如化橘红、佛手、香橼等;擅长调胃气的,如陈皮、枳壳、柿蒂、厚朴、紫苏梗等;有专长调肾气的,如山药、蛤蚧、沉香、核桃等。如同是温热药附子、川乌、干姜、肉桂,不是遇里寒证就什么都用,如温肾阳善用附子、肉桂,温脾阳善用干姜,温经止痛善用川乌,治疗肾阳虚就用附子、肉桂,治疗脾阳虚就用干姜,治疗脾肾阳虚用附子、干姜,如果是寒凝痹痛的就用川乌、草乌,这样就可以减少药味,又有效果,这就是它们各自的专长。
再如治疗胃炎,首先要针对胃黏膜的损伤选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选用蒲公英、川芎、党参,以清热除湿、开郁护胃;针对寒热错杂、酸碱不平衡出现烧心吐酸的,选用黄连、吴茱萸,以调节寒热,维持酸碱平衡;针对气机升降失调、气滞不顺,加用厚朴、紫苏梗,以和胃降气;根据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的规律,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止痛。这就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疗胃炎的方剂——清胃化瘀汤。
组成: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延胡索15克,水煎二次,分4次服,每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
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随症加药,如瘦人容易阴虚伤津,胃镜检查多提示萎缩性胃炎,病人有口干口渴的症状,可在上药的基础上加石斛、玉竹以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如胖人,多见湿热或痰湿阻胃,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或有溃疡,可在基础方中加半夏、陈皮、白及、海螵蛸等以燥湿化痰,敛疮生肌;如性情急躁、嗜酒的病人,多伴见食道烧灼痛,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在基础方中加半夏、降香、陈皮、生姜等以降逆和胃。
在使用常见病经验方时一定要抓住疾病的根本,要根据疾病的共性,按病因病机,组方选药。这种专病专方,专症专药,易记好用,效专价廉,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特点。
用药量大力专 服法随证变换
常见病经验方的处方组成药专效强,强调用药要精炼而少,喜以味少而胜多,每首方剂药味一般不超过十味,但药物的用量要足。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处方精要,药力专一,既利于治疗,亦利于观察,若用药面面俱到,药味相互牵制,不利于迅速奏效,以致药杂性乱,还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能用一味药的不再添加二味药。再者,药材质量存在差异,过去多使用野生动植物药材,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大,所以用量小,效力好。而现在的药材大多为养殖,受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相对较差,所以用量要大,像黄芪、桂枝、木瓜之类刘启廷都用到30~60克。
在服药方法上,刘启廷受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后注服用方法的影响,在每首方剂的后面都详细注明服用方法。他强调服药方法很重要,不是什么药方都水煎二次分服就行的。要想取效快,必须根据病变部位、病性、缓急选择合适的服药方式,给病人作一详细的交待。对胃炎病人,要求一剂药分4次服,即饭前半小时及睡前服;对感冒病人,则以一剂水煎,4小时一次服,服药后取微汗,不愈再服一剂,亦可一日服两剂;对于口腔、咽喉部位的病变,应取药汁少少含咽之,有利于对局部的治疗;对一些慢性病缓解期则以丸药巩固之。刘启廷非常注意服药方法的交代,这也是名医取效神速之处,不可忽视。
刘启廷受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编写《中医通治方精选》的启发,总结自己60多年的临床有效病例,编写出版了《常见病经验方》,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病种102首方剂,儿科病种16首方剂,对大部分常见病,都形成了用之有效的基础方,一病、一证、一方,方证结合,常见病经验方,其方药味少,药力足,组方严谨,临诊时再随症加减,审慎用药,趋利避弊,做到知常达变,使每味药都能适合病情,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专方专药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