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虚证察色诊病心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虚证察色诊病心得
[复制链接]
84
|
0
|
2019-8-23 0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察色,又称“色诊”。是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用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在中医四诊时往往起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人体的气血阴阳与反映于外的征象有密切的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篇》曰:“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因此,临床不应忽视。以下从察面色与气血阴阳之虚谈谈个人体会。
气虚之色:以面色淡白为主。气虚面色泽度高,红光低而呈白色,黄光正常,故是白而有光泽,即白光白。气虚之色,它主要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不良状态,感到体力和精力都明显缺乏,稍微疲劳就有不适感觉。气虚证患者普遍存在着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如频繁感冒、过敏性哮喘。
血虚之色:主要为面色淡白或萎黄,为黄光高,泽度、红光均低,故为淡白或萎黄。反映体内营血亏虚、颜面失养,以肌肤黏膜组织淡白无华为主的病理表现。因血生化于脾,受藏于肝,总统于心;血行脉中,内灌脏腑,外至肌肤,无处不到。因此,血虚时必然出现全身血供不足的虚弱证候。如神疲、乏力、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神疲、健忘,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表现。
血虚之色好发于女性。因为,妇人以血为本;血者,在下为经水,在上化乳汁,它是女性维持生命活动和生育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女性的贫血比例远大于男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如生产、流产、放环、月经过多及崩漏等,皆可使女性时时处于血虚状态。
阳虚之色:以面色白光白而无华为主。阳虚之色是红光、泽度最低而黄光正常,光泽最差,故灰暗少泽。而且,慢性病患者如果阳虚程度较为严重,可波及其他的脏腑,则表现不尽相同。如:心阳不足,阴血亏虚,则面色枯白。
阴虚之色:以面色潮红为主要特征。阴虚之色,红光明显升高,黄光正常,泽度最低,绝无光泽。但在察色诊病过程中,必须详加辨别。如肝肾阴虚所致者,肾在色为黑,肝在色为青,二者皆阴虚,面色应显现青、焦黑,伴有两颧潮红等表现。
气血阴阳虚损的变化在所有慢性病过程中极少单独出现,它们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因此在观察慢性病时也要注意其兼证对色度变化的影响。
笔者认为,临床中对慢性病患者察色大体有如下规律。病情好转:可由颧红焦黑(阴虚型)转化为萎黄(阴阳两虚型),继续好转就会转化为苍白(阳虚型)、淡白(白光白)。病情加重:则常由淡白(气虚型)转为苍白(阳虚型),再转为萎黄(阴阳两虚型),进而转为颧红焦黑(阴虚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