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热药误人最烈论 (清.徐灵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热药误人最烈论 (清.徐灵胎)
[复制链接]
1253
|
3
|
2004-6-12 12: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热药误人最烈论 ( 清 .徐灵胎)
凡药之误人,虽不中病,非与病相反者,不能杀人;即与病相反者,药性平和者,不能杀人;与病相反,性又不平和,而用药甚轻;不能杀人;性既相反,药剂又重,其方中有几味中病者,或有几味能解此药性者,亦不能杀人。兼此数害,或其人病甚轻,或其人精力壮盛,亦不能杀人。盖误药杀人,如此之难也,所以世之医者,大半皆误,亦不见其日杀数人也。即使杀之,乃展转因循,以至于死,死者不觉也。其有幸而不死,或渐自愈者,反指所误用之药以为此方之功效,又转以之误治他人矣。所以终身误人,而不自知其咎也。惟大热大燥之药,则杀人为最烈。盖热性之药往往有毒,又阳性急暴,一入脏腑,则血涌气升。若其人之阴气本虚,或当天时酷暑,或其人伤暑伤热,一投热剂,两火相争,目赤便闭,舌燥齿干,口渴心烦,肌裂神躁,种种恶候,一时俱发。。医者及病家俱不察,或云更宜引火归元,或云此是阴证,当加重其热药,而佐以大补之品,其人七窍皆血,呼号宛转,状如服毒而死。病家全不以为咎,医者亦洋洋自得,以为病势当然。总之愚人喜服补热,虽死不悔。我目中所见不一垂涕泣而道之,而医者和病家,无一能听从者,岂非所谓命哉!夫大寒之药,亦能杀人,其势必缓,犹为可救。不若大热之药,断不可救也。至于机清淡之药,误用亦能杀人,此乃其人之本领甚薄,或誓已危殆,故小误即能生变,此又不可全归咎于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星河
|
2004-6-12 1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热药误人最烈论 (清.徐灵胎)
夫四百八病,大约热者居多,寒者最少。无怪乎河间论火,丹溪之补阴也。
但泥二子之书而不考究《内经》,堕于偏颇,害人特甚。
盖热病因阳,阳邪易激易治,不死。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藏府而死。
况人身之火多亦是当然,天之六气,火居其二。今之庸医执壮火食气之说,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以凉药冰脱,反泄元气,是助贼害主也。
夫凉药不知害了多少人。若元气稍虚者,无不被凉药冰败而死。
故燧人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五味子
|
2004-6-12 2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药误人最烈论 (清.徐灵胎)
现在一些人拿郑钦安的理论冒充伤寒论,十分可恶!杀人不眨眼。
《伤寒论》的菁华“六经辨证”的体现哪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天气不错pga
|
2014-4-20 21: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人很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袁建章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