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复制链接]
116
|
0
|
2019-8-23 01: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王玉川教授为人谦和儒雅,平时言语不多,他对中医理论研究之深,对中医学术评析之严谨,不是一般学者所能相比,其文章笔锋犀利,思想敏锐,分析入理,展示了一代国医大师的风范,现将他的学术思想作一探讨分析。
1 承古而不泥于古,立足于创新
王玉川教授1941 年师从于当时的中医名家戴云龙先生,并得到著名医家陆渊雷先生的指教,学成后在当地行医,并从事中医教育。20 世纪50 年代经南京中医师资班培训后,奉卫生部调令来北京中医学院工作,一直潜心于《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1959 年—1963 年在他的主持下,当时的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第1 版、第2 版《内经讲义》。王玉川教授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治学严谨,作了大量的笔记,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反映出“承古而不泥于古,立足于创新”的学术思想。
1999 年在中医防治疾病的研究中,王玉川教授提出: “创新是硬道理,是科学技术的生命线。”他认为,任何一门科学,如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只能走上日趋消亡的道路。正如王永炎院士所说: “囿于原有的医学模式,恪守固有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治疗措施,顺其自然地进行,这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卫生保健的需要,必须站在原有体系之上,洞察医学发展的趋势……把继承发展创新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王玉川教授对“三阴三阳”的研究为例[1],20
世纪80 年代,在对《内经》“三阴三阳”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后,他认为中医古籍里的阴阳学说,不但在应用方面存在着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而且由于古代医家的学术流派不同,在具体表述上也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状况,尤其是在阴阳与五行学说相互结合之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比如五脏的阴阳属性,《内经》各个篇章里说法就不尽相同。同时指出,从《周易》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到中医学中的三阴三阳,是古代医家为了适应医疗的需要,对《周易》时代阴阳分太少标准的一种改进。用三阴三阳能更精确地区分阴阳能量的盛衰多少,以利于分析自然界的种种气象变化、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三阴三阳思想的确立,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重大创新,对于中医理论的建设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为了证明此观点,他写下3 万多字的研究论文,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加以论证; 并且指出三阴三阳的问题,也在随着研究的推进、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那种认为三阴三阳的性质和次序是不能变动的“死板的规定”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那种以为研究和发扬中医必须倒退到《周易》那里去的认识是站不住脚的。随之提出我们应该把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抛掉,把古代医家那种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富有开拓精神的老传统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 [2] [3] [4]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社区管理
中医外科
中医内科
男科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走进中医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妇科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