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关键病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关键病机
[复制链接]
148
|
0
|
2019-8-23 0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既与一般的肺卫不固、气逆作咳不同,也与哮喘的宿痰内伏于肺有别。其多为肺脾气虚导致痰浊内恋,复因外感风邪,化热内传,邪热郁结于肺,致使风痰痹阻、肺热内壅、肺失宣畅、其气上逆而发为本病。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为本病的关键病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视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约30%的CVA患儿可能发展为临床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药对此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笔者以小儿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依据,多年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为基础,认为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为本病的关键病机,现具体阐述如下。
应归于“风咳”范畴
由于中医对疾病认识的角度不同,对疾病的命名形式也不拘一格。但每一个病名都从某一角度反映着疾病的突出本质,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风咳”属《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所论的十种咳嗽之一:“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景岳全书·咳嗽》又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风”字可以代表本病的关键病性。“咳”字可以体现本病的病位: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另外,“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故仅用咳字便能体现本病咳的症状特点。
现代医学中,其虽属哮喘,但很少伴有“喘促喉间如水鸣声”的哮和“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的喘,而以咳为主,因此将本病从哮喘中脱离出来,独立成一个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对应的中医病名,不仅具有充分挖掘、发扬古代病名的理论价值,而且更具利于临床系统、深入地研究本病的现实意义。
“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为关键
从致病原因分析
脏腑生理病理特点及体质因素: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和“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病理特点,以及部分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摄失宜综合导致的特应体质(过敏体质),共同促成某些儿童易于罹患咳嗽变异性哮喘。
外感因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薄弱,腠理疏松,加之寒温不知自调,故易为外邪所伤(包括花粉、油漆等吸入性过敏原)。若感受风邪,化热内传,邪热郁结于肺,加之小儿肝常有余,内风易动,同气相求,内外合邪,致使风痰痹阻、肺热内壅、肺失宣畅、其气上逆而发为本病。
情志失宜:小儿肝气旺盛,情绪不稳,易动喜喊,肝气升发过度,致使肺降不利,上逆而咳,或肝气郁结(因学习压力过大、父母管教不当等原因),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肝气循经犯肺,发为本病。
饮食不当:小儿脾常不足,加之神识未开,饮食不知自节,因此常为饮食所伤。若喂食不当,饥饱不常;或纵其喜好,饮食偏嗜,过食肥甘辛辣之品,或进食海膻发物(食源性过敏原)等,皆易损伤脾胃运化之功,即“所谓爽口味多终作疾”。脾运不健,聚湿成痰,痰浊内蕴,伏留于体内,若遇引触,痰阻气道,肺气不畅,上逆作咳。因此饮食失宜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的饮食不当可以导致小儿特应性体质的形成。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多样,独特的脏腑生理特点及体质因素是促成发病的主要内在病因;而感受外邪、饮食不当和情志失调是重要的参与和诱发因素,多种病因交织为患,共同构成了本病的网络性病因,最终形成风痰痹阻、肺热气逆的关键病机。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中医内科
中医妇科
临床经验
开飞机的穷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