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阴火与东垣甘温除热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阴火与东垣甘温除热法
[复制链接]
213
|
0
|
2019-8-23 0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昔东垣立甘温除热之法,出补中益气一方,用治脾胃气虚,阴火上乘而见发热之证。验之临床,其效迅捷;询之理论,其法深奥。然今人但闻是方效捷便径自用之,于其理法却茫然不明。夫理不明则用不灵,是以临证有效亦有不效者也。
试问何为阴火?阴火又何以上乘?即使上乘,其所乘何处?其所乘之处,又当见何证?是证何以必用甘温?甘温何以能除大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考东垣书中相关论述亦不够明晰,甚或有前后不一之语,而另后学有亡羊之憾。笔者今不揣浅陋,试结合东垣原文,约略论之。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云:“苟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即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此节论阴火上乘而为发热之理:阴火乃元气之贼,起于下焦,上系于心。心不主令,由心包代之,是为相火,实阴火也。若脾胃和合则中焦健运,君相安位则阴火不乘。今饮食寒温及七情劳役损伤脾胃元气,脾胃气虚则不能升清,清气不升则下流于肾,是以与其势不两立之阴火便得以上乘土位,故发热乃作矣。
《内外伤辨惑论》云:“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上彻头顶,旁彻皮毛,浑身躁热。”此又释脾胃气陷,湿气闭塞致阴火挟湿上乘而为发热之理:脾胃不特气虚,且有湿气内存,故清气下陷之时,湿气亦随之而下陷,湿气闭塞下焦,阴火无以容身,则必上冲,因其上冲之时多挟湿气,是以其热必蒸蒸而作,上可彻头顶,旁可达皮毛,故浑身躁热不堪矣。
如此解释,甚是繁琐,笔者有一比,不妨用之:夫中焦如釜,下焦如灶,今寒温不适,调摄不节,则釜漏破溃,釜中氤氲元气伴烹饪之物下陷灶中,灶中之火与此下陷之物势不两立,必上冲乘釜,故热乃作矣。因其上冲之时多挟下陷之物,故此热必蒸蒸而发,或上冲,或旁达,而其肆虐之势,皆因釜破而成。如此类比,或可通达一二。
理既已明,则论治法。
《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有云:“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此论脾胃劳损,阴火上乘之发热,必当用辛甘温之剂以补既虚之中气,而升下陷之清阳,且用甘寒之品以泻上乘之阴火,则其病必愈,而切不可与苦寒之药更损脾胃也。
譬如治灶中上炎之火,切不可透过破损之釜而用冷峻之物以灭之,令釜愈破而火愈盛也。但当与修补之品以复其损,佐甘凉之物以平其火,俾釜中升降和合,灶中阴阳得平,则阴火自敛,而蒸热自退矣。
理法既明,乃论方药。
补中益气汤用参、芪、炙草以补中焦既虚之元气,归身补血且以活血,白术益气更能运湿;此五者,修釜之原料也。又有橘皮理气燥湿之力以助之,可令初复之釜坚固却不滞涩;更用升麻、柴胡升已陷之清气且以除既炎之火热。如此,釜灶一复其烘焙腐熟之旧,则发热必愈矣。
考此汤亦治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亦可从此釜灶之理中求之,兹不赘述。
又,甘温除热之法并不拘泥于补中益气一方,其如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皆是此意,请一并论之。
升阳益胃汤,用治“脾胃虚弱,阳气不伸,而致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沥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等证。是皆脾胃虚馁,清阳不升,兼以湿热少留而为患也。方用参、芪、炙草、姜枣以补益既虚之中气,苓、术、泽泻通利下流之湿气,羌、独、防、柴升举下陷之阳气,更合黄连以清散上炎之火气,白芍调和不平之阴气;陈、夏蠲除湿聚之痰气。诸药并用,其人中气得补,阳气得升,湿气得利,热气得清,则诸症自愈。此升阳益胃之意也。
升阳散火汤,用治“血虚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而致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等证。此脾胃气虚,阴火不特上乘且更郁遏而为发热之证。经云:火郁者,当发之,即此意也。方用参、芍、炙草补中气而调和阴血,柴、葛、升麻升清阳而清散阴火,羌、独、防风除湿气而发散阴火,更有生草一味补中气且清泻阴火。诸药合用,令中气充足,郁火清散,则发热亦愈。此升阳散火之意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社区管理
中医外科
中医内科
男科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走进中医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妇科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