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庸和法扶正祛邪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庸和法扶正祛邪
[复制链接]
160
|
0
|
2019-8-23 01: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外邪入侵导致的,此时,用汗、吐、下等法可以达到驱除病邪的目的,且收效较快,但在驱除病邪之时,自身元气也会受到损伤,因此,还可以用一种较为温和的方法,促使自身的正气与这些邪气和平共处,保存元气,这样的方法就称之为“和法”。
《黄帝内经》中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要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阳必须要“和”,唯有保持动态平衡的“和”,人体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和法”最能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此法以“肺和、心和、肝和、脾和、肾和”等五脏和谐为治疗根本,针对于邪气在半表半里,或脏腑同病,汗、吐、下等法均不适用的情况而加以和解,具体治法有“和而兼汗、和而兼下、和而兼消、和而兼补”等。
和法最大功效在于和解外邪。如常见的感冒,当邪正双方“势均力敌”时,人体就会出现口苦、咽干、目眩,一会发热、一会怕冷的情况,这就是典型少阳证,或称半表半里,这时对证的方剂就是著名的“小柴胡汤”,它一方面可以引邪外出,使邪气逐渐退散到人体外面,另一方面又能扶正固表,引导人体的正气,防止邪气再次侵袭人体,以此来达到和解外邪,去除病症的效果。
除了和解外邪,和法的另外一大功效便是调和脏腑。脏腑失和中最常见的为“肝脾失和”,当遇到情志刺激或其他因素导致肝气不舒的情况下,即会影响到脾脏,从而导致肝脾不和的发生。这时常用的方剂为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的“白术芍药散”。
除了单独使用外,和法也可以与其他各法配合应用。例如与清法搭配——柴胡白虎汤,与温法搭配——柴胡桂姜汤、与汗法搭配——柴胡桂枝汤(兼表而和)、与下法搭配——柴胡芒硝汤(兼里而和)、旋复代赭汤(和胃降逆)等,总而言之,和法的运用很广,只要辨证明确,选方恰当,都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的思想,恰如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的“中和”之道。因此,和法的真谛就是“以和为贵”,强者抑之,弱者扶之,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让人体内的各种争斗停歇,以达到平衡和谐之境。
相关链接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缘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该方由柴胡30克,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各18克,大枣12枚组成,功效主要为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现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等杂病的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临床经验
中医内科
古今医案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