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内经》痿病治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内经》痿病治论
[复制链接]
178
|
0
|
2019-8-23 01: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的三条原则,“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各以其时受月”。这本是指导针刺治疗的原则,但现在已广泛地用于指导临床的组方与用药。
“治痿独取阳明”只适用于“足痿不用”,但对后世的影响较大,有学者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清胃火以肃肺气之热;滋胃津以润五脏气之燥;祛湿热以防下损肝肾;补运脾胃以资气血之源。此外还应包括通泻胃腑之热。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告诫后人:针刺“大”脉,出针后要快速按压针孔,勿令其出血,以免伤血。提示痿病见“大”脉,不能采用放血治疗;药物治疗则不能耗血、动血,应以滋补精血为主,即使有阳虚表现,亦应是阴中求阳。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一书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内含很多中医的原创思维模型,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其对痿病的论述,除设立《素问·痿论》专篇进行详论外,还散见各篇,对痿病的中医诊治影响颇深。
创立痿病概念
《内经》创立了痿病的概念。痿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病名之痿;二是作为症状之痿。
病名之痿
多以“痿”、“痿疾”等出现。《灵枢·根节》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灵枢·九宫八风》载:“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素问·痿论》说:“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等,均为病名之痿。
症状之痿
多与筋、脉、肉、骨、足等相连而用,除指肢体无力,或筋脉拘急,活动不利,或二者同时并存外,还指局部器官的痿废不用。其症状分如下几种:
肢体无力
指肢体的筋脉驰缓无力,《内经》中记载较多。《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素问·痿论》云:“心气热……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而“骨痿”的症状除本篇记述的“腰脊不举”、“足不任身”外,还有《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之“坐不能起”。此种症状多为软瘫,与现代医学所说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肢体无力有相似之处,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脊肌萎缩症等。
筋脉拘挛
《素问·痿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邪热伤肝,耗损阴血,筋失濡养,而成筋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阴司天之政……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为气候变化致痿,再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的论述:“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复则埃郁……病……暴挛痿痹,足不任身。”症状的描述多为硬瘫,与上运动元损害所形成的肌张力增高有相似之处,如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无力与拘挛同见
湿热伤及筋脉,可致肢体无力与筋脉拘挛并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相当于现代医学认为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器官的痿废不用
《素问·痿论》载:“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结合《素问·厥论》之“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和《灵枢·经筋》云:“经筋之病……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提示“阴痿”(现在称“阳痿”)是筋痿的一种。
痿病分类及鉴别要点
《素问》专列“痿论篇”对五脏痿进行了论述,形成痿病的初步分类。“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之所以按五脏分类,可能与中医学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有关。因本篇开篇即言“五藏使人痿”,故后世将上述记载归结为五脏痿,并以此作为痿病的分类根据之一。如张景岳言:“故五脏之痿,皆因于肺气热,则五脏之阴皆不足,此痿躄之生于肺也。”
在“痿论篇”中对痿病也做了相应的鉴别,其鉴别点主要在“五色”、“五体”的临床表现不同。肺热发痿躄者“色白而毛败”;心热发脉痿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发筋痿者“色苍而爪枯”;脾热发肉痿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发骨痿者“色黑而齿槁”。
此外,痿病与表现为四肢不收的“痱”相鉴别,则主要在神志障碍的有无。“痿论篇”中的痿均未言有神志改变,《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更明示四肢不用的“风痿”,其“心慧然若无病”。而痱则伴有神志病变,如《灵枢·热病》云:“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是否有神志障碍,可作为痿与痱的鉴别点。
病因病机
《内经》论述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内伤和针刺所伤等因素。其中外感六淫中又以寒、湿、热致病最广,而内伤因素以情志、劳倦、房室所伤为主,并记载了针刺不当致痿。
六淫为病主要伤及人体的经络、筋脉;内伤因素致病主要伤及人体的脏腑、筋脉。痿病的病机,《内经》主要阐述了肺热叶焦、阳明虚则宗筋纵,并提出带脉损、失约束致痿,确立了奇经与痿病的关系。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千鼎互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