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学易水理论 精细辨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学易水理论 精细辨证
[复制链接]
184
|
0
|
2019-8-23 0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派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中医学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辨证分型论治日益被诟病的今天,重新梳理、温习“易水学派”学说,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易水学派创始于金代张元素,中坚人物是金元李东垣,弟子及再传弟子有王好古、张壁、罗天益,传承与发扬者有明清医家薛己、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
易水学派著作甚丰,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卫生宝鉴》《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医贯》《景岳全书》《医宗必读》等。
易水学派的形成
易水学派形成于金元之际。在思想领域,宋代的“理学”和“新学”对医学界产生必然的影响。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之源,“理”之分化而产生了“气”,进而构成具体的万物。
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而以王安石、张载等人为代表的“新学”,在治学上主张立足儒学兼取诸家学术之长,反对汉唐俗儒繁冗琐细的注疏方式,重视发明经典中的圣贤精义,重视对经典精神实质的把握。思想上提出了“天道尚变”、“新故相除”、“古今异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等充满革新精神的辩证观点。
在中医临床,由于社会动荡,因饥饱失宜、劳役所伤、喜怒惊恐、寒温失调引起的内伤杂病较为多见,而徒守《伤寒论》,以汗、吐、下为主要治法的祛邪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以孙思邈、钱乙为代表的脏腑辨证学说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指导思想与立论基础
新的学说形成,必然有其指导思想。《金史·本传》中有:“元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这是指导和推动易水学派创立新说的重要指导思想。
尽管张元素指出“古方新病不相能”,主张革新,但易水学派立论仍立足于《内经》,遵经创新,并未“离经叛道”。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序中指出:“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诵既久,稍有所得……”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内经》之旨,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著论处方已详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无所考据,复以《黄帝内经》、仲景所说脾胃者列于左……”等等。
读《医学启源》《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等著作,可见其立论皆本于《内经》。
张元素、李东垣在精研《内经》、创立新说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脏腑学说,非常重视脾胃(胃气),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似乎还不够。从《医学启源》开篇的“天地六位脏象图”,到《脾胃论》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我们可以看出,《内经》中“藏气法时”是易水学派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运六气学说,在易水学派笔下,被内化为“藏气法时”。
创立“内伤学说”是重大突破
仲景之后,金元之前,中医临床有“伤寒”“杂病”之称,真正创立内伤病证治体系的是易水学派。从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体系中独立(创立)出内伤学说,是中医学的一大突破性进步。
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已提到:”外有风寒暑湿,天之四令,无形者也;内有饥饱劳役,亦人之四令,有形者也。”以及有“伤寒热食物”之治法、“五脏补泻法”等等。
至李东垣,明确提出分辨外感、内伤的重要性。《内外伤辨惑论》开篇即说:“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在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从理论到诊断、治法、方药及案例方面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内伤学说。
之后,罗天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内伤学说的证治内容,王好古把内伤学说引入伤寒六经证治的研究中。而赵献可、张景岳等医家把内伤学说引入研究肾命水火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内伤学说。
易水学派在脾胃学说、肾命学说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脾胃学说、肾命学说并不是易水学派的主体学说。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