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渠何清如许 源头活水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渠何清如许 源头活水来
[复制链接]
63
|
0
|
2019-8-23 01: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推拿学距离经络理论似乎越来越远,中医气血阴阳平衡机制以及经络气化功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已很少成为中医推拿医生临床思考的问题。但在传承传统推拿疗法中,不能只重一招一式的经验,更应重视对中医理论脉络的把握和吸收。当我们回归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的源头之后,或许很多困扰临床的问题会豁然开朗。
中医推拿历史久远。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 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更明确提出中医推拿学早于《内经》时代就已经达到了很高超的水平。《史记·扁鹊传》记载了一段上古俞跗的神奇医术:“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关于俞跗的记载还见于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和刘向的《说苑·辩物》中。
很多人认为这是杜撰的传说,但王居易却认为这一段珍贵的史料,对于研究推拿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他明确指出,指导中医推拿临床的理论核心与针灸一样,应该溯本求源,回归到中医经典理论的源头(即经络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发展的强大动力。
笔者从20余年推拿教学参考的文献资料和临床病例来看,更多的推拿医生偏重于对现代医学有形解剖组织结构的研究,在伤科治疗中多运用手法力学原理整复筋骨错位;在内科推拿治疗中亦主要参考人体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来判断疗效,并以此指导医生的临床实践。
可见,中医推拿学科距离经络理论越来越远了。中医气血阴阳平衡机制以及经络气化功能,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已很少成为中医推拿医生临床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中医推拿领域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西化现象?究其原因,是传统中医理论在现代中医推拿学术领域的严重缺失,其指导理论的核心已经偏离中医传统经典理论的源头;具有严谨结构体系和强大功能的人体脏腑经络系统被简化理解成高度精密的机械零件。在传承传统推拿疗法中,只传承了一招一式的临床经验,却缺乏对中医理论脉络的把握和吸收。
笔者在王居易经络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推拿临床实践和病例观察。半年来观察病例50余例,涉及内伤妇儿多种疾病,出人意料的临床疗效让笔者在兴奋之余,感觉到传统经络理论在推拿领域意义重大,当我们回归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的源头之后,许多困扰多年的问题会豁然开朗。
经络诊察提供诊断依据
正确掌握经络诊察的方法给推拿医生判断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为准确选择治疗调理经络气血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体系,改变了推拿临床“哪疼揉哪”的僵化思维。
一学术会议上,某代表因受凉出现左眼及左侧面部疼痛抽搐,追问其病史已有多年。笔者遂探察其手三阳经,发现手太阳经明显异常,察头面部经络发现其内眼角及攒竹至承光、通天一段明显压痛,而少阳经、阳明经均无明显异常。
确定其病在太阳后,因会场不便施针,便为其推拿前臂小肠经一段,以及头部攒竹至通天一段。2分钟后,患者眼部疼痛抽搐完全缓解;再次察经,发现小肠经先前的结块减小很多。下午,该代表反映其多年的腰痛亦明显缓解。
联系上午的病症,可以发现其太阳经化解寒邪的气化功能障碍,所以通过疏解太阳的手法缓解其病情,同时由于太阳经脉功能的加强使得其多年腰痛病症得到缓解。
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组织了经络推拿临床研究小组,在治疗开始前必经经络诊察判断患者的病变经脉,然后才开始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经脉进行推拿治疗。由于诊断明确,推拿治疗避免了盲目性,疗效快速可靠;同时,由于掌握了对经络状态变化的客观诊断,医生对疗效的判断也更加准确。
扩大推拿治疗病种
正确运用推拿手法调整经络状态,恢复紊乱经络的气化功能,可以极大地拓展推拿临床治疗的病种。
在临床中,笔者接诊过“湿疹”、“浮肿”、“心慌胸闷”等在推拿科非常少见甚至是推拿禁忌的病症;但经络诊察后发现明显异常经脉,进行经络推拿手法调理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几次之后即获痊愈。
2013年深秋,一位40多岁女性患者来诊。她1年前双前臂外侧和双小腿外侧开始起湿疹,瘙痒难忍,夜间更甚,轻轻抓挠则皮肤破烂,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天热后病情好转,秋天再次复发。
笔者察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结块并有压痛,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皮肤上有丘疹和颗粒,压痛不明显。其余经脉正常。
判断:病变在手足太阴经,太阴主湿,并主三阴在里之开,立法化湿解表。
治疗:循经推按肺经尺泽至少商5遍。
开始治疗时病人感觉很疼,但第5遍时几乎就不疼了,经脉上的结块明显缩小。推按脾经阴陵泉至隐白5遍。阴陵泉、地机、商丘穴处肿块较大并且疼痛最甚,太白穴酸胀有舒适感。治疗时间20分钟。并告知患者回去后每日3次按揉此经脉。隔2日患者复诊时瘙痒消失。
分析:病人发病于秋天,秋气主燥易伤肺气,肺与脾同为太阴,宣发之力变弱,使得脾气运化宣开无力,使伏留于体内的湿邪与卫气相搏,发于皮肤,出现瘙痒湿疹。通过推运太阴两经,改善体内湿气的运化,肺气得宣,脾气得运,病邪遂得驱除。
在推拿学教科书中即有关于皮肤病的禁忌内容,所以本例对笔者触动很大。由于缺乏有力的学术理论支撑,同时又受制于各种现代医学原理的约束,很多病种被拒之于推拿疗法之外,使得推拿治疗临床思维单一、僵化,慢慢成为病种单一的骨伤、筋伤专科,而大夫也变成专门修理人体筋骨的“推拿匠”了。错在何人?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wǒ想我是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