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生成论人体观的蕴义与机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生成论人体观的蕴义与机遇
[复制链接]
171
|
0
|
2019-8-23 0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
从人体观而论,中医学为“生成论”,西医学是“构成论”。
生成论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发育之天数时称:“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形体。”援据《素问·五藏生成》篇名的启义,以生成二字阐发“生生之道”对命名的创意,我们以此称中医学的人体观是“生成论”。人体始于元气,是天地合气,“人始生,先成精”后,整体地生长壮大,也循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和藏气法时的规律演进。这大异于西医从细胞构成特异的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诸器官、组织和细胞构成系统。生成论与构成论都讲究整体。生成论的人体整体处处皆为元气,都是天人合一的,是体现人体时间结构的整体。构成论的人体整体,是以细胞等物质为单元,是由解剖单位有机综合的,是体现人体空间结构的整体。
富于文化内涵是生成论的特点。《易·系辞》谓“生生之谓易”,《汉书·艺文志》说人是“生生之具”。“太极生两仪,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系辞》)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中国传统文化以生生、生成为事物发展的基本模式,人也如此。
生成论的主体思想是天人合一
生成论的主体思想是天人合一。按《易经》与《内经》等典籍的说法:
第一,天、地、人皆是肇基化元,是元气所化。
第二,人在时序上含吐应节,人体生命的节奏、节律和天地相应,人体有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四时节律,脉也有弦、勾、毛、石的不同。总的说是藏气法时。
第三,生气通天。生命,即生活着的机体是一个不断与环境(天、地)交换信息的耗散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神转不回又回则不转不可逆的、随机演化的机体。
第四,人体是体现自组织的“神机”。其整体的涌现,在宏观上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为“自组织过程”。自奇点大爆炸产生宇宙后,宇宙是第一代自组织系统。宇宙物质如恒星、太阳系、原子等是第二代。星际上的生物是宇宙的第三代自组织系统,其特征是物、能、信息交换,进行自调控制,衍生后代,生存、发展、演进都是非对象性的,靠本能进行的,所以叫非知自组织系统。第四代自组织系统是智慧生物,如地球上的人类。第五代自组织系统是人类创造的比人类更聪明的自组织系统,那就是群体、社会、国家等。全元起首注《素问》时称:“素者,本也。”《新校正》引《易纬·乾凿度》补注云:“夫有形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也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已经有宇宙、生命发生的思想。《素问·五常政大论》进一步论述了“根于中者,命曰神机”,人不仅具有神机特征,更有智慧。
第五,人身“应同”天地之纪。《吕氏春秋》有“应同”专论,指出“天地万物,人之一身,是谓大同”。《冠子》也言:“天人同文,地人同理。”《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素问·至真要大论》进而言之:“天地之大纪,人神通应也。”人不仅与天地同构,人体本身也有自相似性,一个局部,有整体的缩影,有对应、同构、共效的关系。
上述五点表明,中医学以综合整体论阐述人体,与西医学的分析还原论有很大的差异。
生成论医学观渐被世界所接受
中医学的生成论、动态观和方法论总合为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中医理论的基蕴,辨证论治的依据,养生的要领。如藏象学说,即如《灵枢·本藏》所言:“五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是也。”在辨证上,脉诊就是以指验寸口脉的应同为原理。在论治上,即以针对人体时空结构的异常为治则治法的枢要。在养生上,则更是强调“依乎天理,与天为一,保精和合”。
在当代,地球自然环境的破坏,各国医疗卫生成本的提高,在直面构成还原论困惑而企兴于东方之际,人们期待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此时此际,很多智者思考到在生成论医学观启导下的中医学,将会对人类的养生保健做出新的贡献。这一机遇,犹如天人观融入诗文、书画、哲学等,成为一种境界。生成论的人体观也将逐渐被世界所接受。因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是生成论的最大合理性,而合理性比一切科学性都更为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内科
古今医案
喀喀喀2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