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以不病调病人”为医者大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以不病调病人”为医者大法
[复制链接]
106
|
0
|
2019-8-23 0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此话原意是说诊断的时候,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以正常人的呼吸去衡量病人的情况。即诊断是把健康人作为标准,来衡量病人的脉气与脉象,以正常为镜子,照出反常来。
笔者由此想到治疗,是否也能与“常以不病调病人”这句话联系起来呢?
这句话在笔者脑海中盘旋既久,突然发现,它作为治疗的大法,应该比在诊断中意义更大。
在和同行交流中,经常会提到一个话题,治疗大法是什么?
如果只是针对症状治疗的话,那不就是我们一直在批判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吗?
诚然,现在有的中医,在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情况下讲,中医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但如此的话,中医便沦落为以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物来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了。
中医是这样的吗?
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有言“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个中趣”是什么呢?是无论表面在治什么——治症、治病、治疗自然气候对人的影响,实质上都在时刻关注人体自愈能力的变化。
在一些简单的病症中,患者自愈能力没有被损害,只是短时间被抑制。这个时候,简单的对症处理,可为恢复患者的自愈能力赢得时间。在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后,患者身体便好了,表现为疾病的症状没有反复。
这种治好,不是“对症治疗”的作用,而是患者自愈能力的功劳。作为医生要认识到患者的自愈能力在其中的作用,不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而真正要见医生本领的,都是在患者自愈能力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而非只是简单地被抑制的时候。此时,简单的对症处理,症状不会减轻,即使减轻也是表现为“离不了药”的状态——用药就减轻,停药就病。这个时候,“对症治疗”远远不如从长计议、对人治疗来得可靠。
“常以不病调病人”的大法用于治疗,正好是针对后一种情况的。
为什么叫病人呢?因为他偏离了健康的“平人”状态;治疗就是要把病人调回健康的“平人”状态。
如果是小病、简单病,自愈能力未损而只是受抑制,患者自身的自愈能力在“以不病调病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力作用,似乎可以不用顾忌“平人”的状态,对症治疗就行。但问题是,只有在“事后诸葛亮”的时候,才可以分清楚哪个是自愈能力受损者,哪个是自愈能力未损者,在接诊一个新病人的时候,这种判断并不一定很准确。
因此,不能侥幸地去对症治疗。
笔者认为,所有的时候“以不病调病人”都是没有错误的一个准则,可以让医者在临床立于不败。同时,“常以不病调病人”的大法,也给予患者最长远的健康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外科
中医内科
古今医案
亮黑亮黑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