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参阅注本学《内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参阅注本学《内经》
[复制链接]
205
|
0
|
2019-8-23 0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内经》文字古朴,义理深邃,具有“文简、意博、理奥、趣深”的特点,但这也给后学者带来很多不便。笔者认为,历代医家对《内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和注释,为阐发《内经》旨意,启迪后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参阅注本,择善而从,融贯领会,是学习《内经》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笔者这里扼要介绍几本主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太素》 隋杨上善撰注。是分类、注释《内经》的早期作品。全书共30卷,用“以类相从”的方法,将《素问》《灵枢》的原文按内容的不同性质,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藏府、经脉等19类,每类分若干篇目,并对原文加以注释。这样就加强了经文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后世对《内经》的分类研究,即以《太素》为始。
杨氏治学严谨,又“深于训诂”,其“依经立训”,每有精辟独到之处。如《素问·刺禁论》之“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一节,杨注为“五藏之气所在,须知针之为害至要,故欲察而识之”。他明确解释这里不是指实质性脏器,提示了原文的真正含义。
《黄帝内经素问注》 唐王冰编次注释,共24卷。王氏对“世本纰谬,篇目重迭,前后不伦,文义悬隔”的《内经·素问》原本,作了全面的整理。通过“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并且首注运气七篇大论,阐述了五运六气的道理。
王氏注文有许多独到见解。如所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千古名言,提示了治疗“阴虚”、“阳虚”的基本法则,于临床实践颇有指导意义。
然王冰笃信道教,自号启玄子,在其注释之中,亦带有较浓的道家气息;且又“夙好养生”,极其重视对肾精的保养,着重强调慎节房事。虽则如此,而王氏之注仍然是宋代以后注家的规范。
《灵枢注证发微》 明马莳撰注。马氏素长于针灸、经脉,所注《灵枢注证发微》,多有独到见解,为他注所不及。后世对此亦有较高的评价,如汪昂《素灵类篡约注》说:“《灵枢》以前无注,其文字古奥,名数繁多……至明始有马玄台之注,其疏经络穴道,颇为详明,可谓有功后学。虽其中间有出入,然以从来畏难之收,而能力开坛坫,以视《素问》注,则过之远矣。”
《类经》 明张介宾(景岳)编注。是继杨上善之后,类分研究《内经》最完整的一部著作。本书将《素问》《灵枢》的全部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共32卷,390篇。所引经文均标明出处,详加注释,条理井然,易于查阅。
张氏学问渊博,经验丰富,且文笔流畅,又通晓天文、历法、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对《内经》研究颇深,说理较透,且多有独到见解。《类经》一书,是《内经》诸注中一部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学习和研究《内经》所必读的参考书。
《素问直解》 清高世栻(士宗)所著。高氏曾师事张志聪参与集注《内经》,但他认为《集注》“意义艰深,其失也晦”。因此,“不得已而更注之”。本书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行文简捷,说理明畅,使人读之能一目了然。其注颇能直疏经旨,并提出新义。如把《生气通天论》中“因于气为肿”的“气”字,解释为“风气”;把“风客淫气”释为“风邪客于人身,而为淫乱之气”等,都确有见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