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窍分两类 开窍辨凉温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窍分两类 开窍辨凉温
[复制链接]
199
|
0
|
2019-8-23 0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体之窍可分为两类,一为生理之窍,如七窍或九窍,与外界相通连;一为精神之窍,如心窍、脑窍,是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途径,也主导着脏腑功能的发挥,因而具有双重属性。
●中医学的开窍法往往有所特指,即开心窍或脑窍,根据窍闭的寒热属性,治疗有凉开、温开之别。至于瘀血内停,阻闭清窍,治当活血化瘀、醒神开窍。窍闭重症还可用针刺,以救危急。
“窍”的生理特性
窍,在中医学中表述种类颇多,概括起来,可有如下几项:(1)指人体与外界相通连的孔窍,孔窍或空窍,如七窍,九窍,汗窍(又名鬼门、汗孔、玄府、气门),津窍,精窍等。(2)指心窍。古人认为心有窍、能思考,人的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取决于心窍开启。如元代耶律楚材的“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与清代李渔的“一朝被鬼迷心窍,神情三日犹昏耗”的诗句,其中的心窍均指此意。(3)指脑窍。自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认为脑为精神活动之所在,汪昂也明确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于是后人又有了“脑窍”的表述。关于心藏之神与脑之元神,张锡纯作了详细辨识:“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虽看似明晰,但实际则难以界定。此外,窍还有清浊之分,居于上部者谓之清窍,居于下部者谓之浊窍。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人体之窍可分为两类,一为生理之窍,如七窍或九窍,与外界相通连;一为精神之窍,如心窍、脑窍,是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的途径,也主导着脏腑功能的发挥,因而具有双重属性。但无论窍属何类、居于何位,都具有两个特点:(1)均由脏腑主司以发挥相应功能。七窍或九窍与五脏相连,能反映五脏的生理状态与病理变化,故又称之为苗窍。如《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肾“开窍于二阴。”心藏神,主导着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神清需赖血养。头为“清阳之府”、“精明之府”,头内有脑,“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而“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此头脑清灵机敏有赖于清阳的聚充及髓海的满盈。(2)均应保持畅通状态。七窍或九窍的畅通对人体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心窍或脑窍的畅通更为重要,决定着神识的清晰甚至生命的消亡。
开窍诸法
关于窍之病变,主要表现为闭塞不通的状态,而开窍之法显然适用于邪实窍闭之证。生理之窍闭,可见鼻塞、小便不畅、大便秘结、无汗等症状,因此通鼻、利尿、通便、发汗等均为开窍之法,兹不赘述。从实际而言,中医学的开窍法则往往有所特指,即开心窍或脑窍(清窍),如开窍醒神、开窍醒脑等。
邪实致窍闭者,常见于火热、痰、瘀等因素。火性炎上,火热通于心,因此易于内陷扰心,闭阻心窍。而由于心外有包络,护卫心脏,故实为热入心包,此如《灵枢·邪客》所言:“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痰之于身,可随气机升降而无处不到,痰浊或痰热上逆则可蒙蔽清窍。外伤或久病均可致瘀,瘀于心脑也可阻痹清窍。上述病理因素在闭阻清窍时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见头痛、眩晕,反应迟钝,重者则均可见神失其主,昏不知人,此即所谓窍闭神昏。
根据窍闭的寒热属性,又可分为热闭与寒闭,因此治疗又有凉开、温开之别。
若神昏而伴见高热、谵语、面赤、烦躁不安,或抽搐、唇干齿燥、苔黄、脉数者,为热闭,可见于温热病、中风之阳闭等病症,此当凉开,清热开窍,可视情选用“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紫雪丹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热盛神昏而有痉厥。若小儿高热惊厥、神昏抽搐,此为急惊风,可针刺以速止痉,继而施以清心开窍、平肝息风,方选羚羊钩藤汤。若中风患者见神昏谵语,喉间痰声漉漉,气粗,身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当清热化痰开窍,可先灌服鲜竹沥,继用安宫牛黄丸等。若患者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二目天吊,四肢抽搐,叫喊作声,呈发作性,此为痫病,由风痰闭阻脑窍而致,治当涤痰息风,开窍定痫,方用定痫丸。
若神昏伴见面青、身凉或四肢厥冷、苔白、脉沉迟者,称寒闭,可见于中风之阴闭、真心痛等病证,此当温开,选用苏合香丸合涤痰汤。若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寡言,秽洁不分、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者,此为癫证,由痰气郁结、清窍被蒙所致,治当理气开郁,化痰开窍,方可选用顺气导痰汤合郁金、石菖蒲等。若患者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无语,伴不思饮食,脘腹胀痛,痞满不适,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此为痴呆,由痰浊蒙蔽清窍而致,治当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方可选用洗心汤合涤痰汤加减。
至于瘀血内停,阻痹清窍,临证可见头痛、眩晕,或心痛,或健忘、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结代等,在中风、胸痹、痴呆等病证中均可见及,治当活血化瘀、开窍,可视情选用通窍活血汤、苏合香丸等。
开窍药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等,多有辛香走窜之性,藉此以开启透达窍之闭阻,由于入汤剂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因此每入丸、散剂用鼻饲或灌服,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以薤捣汁灌鼻中”及“吹皂荚末鼻中”以救卒死的记载,朱丹溪也有用通关散(细辛、皂角)吹入鼻中以治疗“卒中风邪,昏闷不醒,牙关紧闭,汤水不下”的经验。由于开窍药多耗散正气,因而只宜暂服。此外还当注意,由于窍闭重症病势紧急,治不容缓,实际在运用开窍剂之前或同时,应结合运用现代医学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还可配合运用中医传统的简易开窍法,如针刺人中、合谷、十宣、十二井穴、涌泉等,以大强度捻转刺激,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以救危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黑巧克力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