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张景岳论治咳嗽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张景岳论治咳嗽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复制链接]
195
|
0
|
2019-8-23 0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论治咳嗽,认为咳嗽之要,只惟外感、内伤而已,外感咳嗽,由肺及脏;内伤咳嗽,由脏及肺。“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明辨标本,提出“外感之嗽,可温可散”;“内伤之嗽,宜补宜和。”其精研医理,剖析毫芒,恒多创见,对后世不无裨益,从《景岳全书*咳嗽》篇可窥见一斑。兹探述于下。
1 咳嗽之要,止惟外感内伤
张氏认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继李梃将咳嗽按外感、内伤分类之后,对咳嗽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奠定了从外感、内伤辨治咳嗽的理论基础。张氏指出:“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久而不愈,则必自肺而传于五脏也;内伤之嗽,必起于阴分,……水涸金枯,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由此观之,凡外感、内伤之咳嗽,均由肺系受病所致。不过,外感咳嗽病起于肺,而内伤咳嗽则亦有因他脏生病累及于肺者。张氏谓“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以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以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其所云标与本,乃指所病脏腑先后而言,指出咳嗽之发生,每出现在肺脏受累之后。张氏言:“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可堪称咳嗽病因病机之大略也。
2 咳嗽之治,当辨阴阳虚实
张氏曰:“经云:肺之令人咳。又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又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然则五脏之咳,由肺所传,则肺为主脏,而五脏其兼者也。”说明咳嗽的病位在肺,肺系病变多表现咳嗽。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气,由皮毛而入,合于肺则为咳嗽。其因四时气候变化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不尽相同,因此,在临床上即会表现风寒、风热或燥热等多种外感咳嗽。外邪犯肺,不外二途,一者从鼻窍吸入,由喉咙以至于肺;一者从皮毛侵入,病邪从所合而至于肺。外邪袭肺,肺气壅遏,清肃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因而咳嗽。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亦能影响于肺而咳嗽,如脾虚生痰、肝火犯肺、肾阴亏虚或元阳不振,均可引起咳嗽。清代陈修园亦谓:“《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依张氏之见,“既有兼证,则亦当有兼治,虽有兼治,然无非以肺为主也。”明言辨治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张氏认为应于临证之际,首当辨清咳嗽是属于外感,或属于内伤,还当辨清证候的阴阳、虚实属性,这样,在临证施治之时,方能有的放矢,击中肯綮,不至于手忙脚乱,茫无定见。
张氏认为:外感咳嗽“必因偶受风寒,故或为寒热,或为气急,或为鼻塞声重、头痛、吐 痰,邪轻者,脉亦和缓,邪甚者,脉或弦洪微数,但其素无积劳虚损等证,而陡病咳嗽者”;内伤咳嗽“则其病来有渐,或因酒色,或因劳伤,必先有微嗽,而日渐以甚,其证则或为夜热、潮热,或为形容瘦减,或两颧常赤,或气短喉干,其脉轻者,亦必微数,重者必细数弦紧”。由于“外感之嗽,其来暴;内伤之嗽,其来徐”,因而,外感咳嗽多属新病,常在受凉之后,突然发病,为“阳邪自外而入”,多为实证,“治宜辛温,邪得温而自散”;内伤咳嗽多为宿疾,起病缓慢,咳嗽病史较长,伴有其他脏腑病证,为“阴气受伤于内”,多为虚证,“治宜甘平养阴,阴气复而嗽自愈”。“然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张氏独具慧眼,把握病机,从纷繁复杂的证候中,将咳嗽分列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执简驭繁,根据证候的虚实和轻重,确立标本先后缓急,随其虚实而调治,从而,“自得其本,得其本则治之无不应手”而取效。
3 外感咳嗽,邪得温而自散
张氏治疗外感寒邪咳嗽,“但治以辛温,其邪自散”,以六安煎加生姜疏散风寒,宣肺化痰;肺脏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费力者,加当归养血润燥止咳;寒气太盛或中寒肺气不温,邪不外解者,加细辛温肺散寒;寒盛气闭,邪不易散者,加麻黄、桂枝,或小青龙汤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往来寒热,咳嗽不止者,柴陈煎解热燥湿祛痰;寒邪不甚,痰气不多,二陈汤燥湿化痰;若外感风邪兼肾虚水泛为痰,或心嘈呕恶,饥不欲食,或年老体衰,血气渐弱,阴虚血少,脾肺虚寒,咳嗽不愈者,宜金水六君煎补肾益阴,健脾化痰;若气虚脉微,神困懒言多汗者,加人参益气敛汗;脾虚咳嗽邪不解者,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培土生金;脾不制水,水泛为痰,咳嗽不已,头晕,面浮胫肿,畏寒,便溏,小便不利者,理中汤、理阴煎、桂附八味丸脾肾双补,温阳利水化痰;咳嗽内热喜冷、脉滑,属外感兼火者,以二陈汤、六安煎加黄芩,甚者加知母、栀子,以清肺热,若火热熏灼阳明,咳嗽,头痛,发热,口渴者,加石膏宣肺泄热。张氏学验俱丰,治咳用药,每多独到之见。其常根据不同“岁气”时令用药,奏效甚捷。其云:“外感之证,春多升浮之气,治宜兼降,如泽泻、前胡、海浮石、瓜蒌之属是也;夏多炎热之气,治宜兼凉,如芩、连、知、柏之属是也;秋多阴湿之气,治宜兼燥,如苍术、白术、干姜、细辛之属是也;冬多风寒之气,治宜兼散,如防风、紫苏、桂枝、麻黄之属是也。”在“时气”与“病气”的关系上,张氏竭力着重以“病气”为主。这些宝贵的临证经验和体会,若非细心观察和认真总结,是不能道其真谛的。笔者受张氏启迪,治疗外感咳嗽,每根据临床证候特点,人体体质虚实壮弱差异,结合“时气”寒、热、温、凉变化,以六安煎或金水六君煎二方化裁之,常使患者病程缩短,咳嗽早日治愈,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1] [2] 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社区管理
中医外科
中医内科
男科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走进中医
肝病治疗中心
中医妇科
白色叹号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