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仲景之方 因证而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仲景之方 因证而设
[复制链接]
135
|
0
|
2019-8-23 01: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读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同志在《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6月26日四版“岐黄论坛”栏目刊登的《病皆与方相应与方证对应无关》一文,在赞赏其研读精神的同时,感到需要对文中的一些观点提出商榷。
张效霞同志认为,《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这个“病”是指病机,而不是“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对”和“方证相关”之类的“证”。笔者认为,该论点从提出到论证都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论点来自对条文的误读
“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一语,系对通脉四逆汤应用的补充说明,即除正文病证外,还可随症状加减,只要与通脉四逆汤方的主治原则相符即可。若仅从《伤寒论》317条方后注中的一个“病”字即推翻《伤寒论》全书“方证相对”这一普遍原则,未免有些太不严肃了。
况少阴病篇在用44个条文论述其纷繁复杂的证候时,除一条论特殊情况外,其余每条条首均冠以“少阴病”,是说在少阴病中,遇到这种情况,就用这个方。显然,条首“少阴病”之“病”,是泛指少阴病,而不是指该条之“证”和“病机”,否则,40多个条文所论的不成了同一“病机”了?
因此,条文末尾“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的“病”字,与条首之“病”字当属同义。所不同的是,条首之“病”是指少阴病,条末之“病”是指少阴病阴盛格阳证及诸多或然症状。条末附上这句是示人要在方证相对治疗原则下进行具体应用。
论据无法证明论题
张效霞同志作为否认方证对应所引用的主要论据《伤寒论》序,无论怎样读,怎样理解,都没看到该文有否认方证对应的文字和意思,而接着引用的诸家之言,除反复解释通脉四逆汤方后加减药的原因外,也没有一家有或明或暗否认方证对应的意思。
若硬要把所引诸家对该方药味加减运用的原因分析作为“与方证相应间没有丝毫瓜葛”的判断论据,似乎有失公允。
属种概念混淆
该文从一个“病”字,推断出“病”专指病机,与“证”完全不相干,自然也与某某病不相干,此直接涉及“病”“证”和“病机”等几个基本概念的问题。
众所周知,作为病理机转、病理机制抑或“扳机点”的病机,仅仅是属概念“证”下面的一个种概念,它不能取代,更不能排斥“证”。
纵观《伤寒论》全书,每方皆紧随条文所述证候之后,因此,后世医家以“方证相应”称之,最为确切简洁不过。临床只要依据条文所列之证,即用下列之方——看似缺失了辨证环节,但因条文是先贤无数次临床验证提炼后的成果记录,应用者实际上是对成果的享用和践行,故往往效如桴鼓。通过长期的临床运用,这一模式逐步固化成了“方证对应”的临床辨证模式,又通过一代代伤寒研究者们的努力,将其完善成了“辨证论治”的理论概括,并将它同“整体观念”一起,作为中医学重要的学术特点加以确定。
时至今日,辨证论治已成为中医临床之轨范,中医研究之尖端,中医愈病之法宝,而这一切,尽皆来源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一条一方的方证相应原则。因而,若认为方所对应的仅仅是“病机”,而不是“证”,并且与“证”毫无瓜葛,不仅不合原文精神,亦不符合临床实际,更可能造成学术理论研究的混乱,故与张效霞同志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肝病治疗中心
男科病治疗中心
会员之家
临床经验
逆之羽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