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中医是如何观色知病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是如何观色知病的
[复制链接]
71
|
0
|
2019-8-26 2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有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有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
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并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就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如皮肤粘膜变得苍白,就是由皮肤的毛细血管痉挛或血液充盈不足,以及血 液中红蛋白的含量减少(贫血)所引起,可于见寒冷、惊恐、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内脏出血等。
在身体的裸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正常时皮肤的颜色就比其他部位深。如果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者其他部位也出现了色素沉着(表层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并排除了日晒等因素,就应考虑是否染上了疾病。一般情况下可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病)。肝硬变、肝癌晚期、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肤色素沉着。仅在口唇、口腔粘膜和指、趾端的掌面出现黑色小斑点状的色素沉着 往往见于胃肠息肉病。
妇女在妊娠3~4个月以后,脸上可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或淡黑色斑,大小不等 多分布在两颊、前额、口唇周围,也可在鼻梁或下巴等处,这种黑褐色斑称为妊娠斑。绝大多数没有病理性意义,仅有少数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常见者为慢性肝病或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肿瘤、卵巢肿瘤、月经不调或闭经等。
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以及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多以后,可 使皮肤呈红色,一般出现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等发热性疾病,以及阿 托品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皮肤持久性发红则往往是柯兴综合证(为一种内分泌性疾病,系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所致)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系统 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可在其两颊和鼻梁部位的皮上见到蝶形红斑,为鲜红或紫红色边缘可清楚亦可模糊,表面光滑。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则可 呈青紫色,医学上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廓、面颊、肢端最为明显。
黄疸时,皮肤粘膜可呈黄色,早期轻微时仅出现于白眼球以及软腭沾膜,比较明显时才可见于皮肤,一般在胆道阻塞、肝细胞受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以及溶血性贫血病人的身上可以见到。黄疸时皮肤的色调可因血中胆素增加的程度 和性质不同而出现差别,如有柠檬色、桔黄色、黄绿色、暗黄色,但尤以白眼球 (巩膜)处发黄最为明显。另外,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桔子汁等蔬菜或果汁可使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致使皮肤变黄,但一般仅出现在手掌、足底的皮肤。长时间服用带黄颜色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也可使肤色变黄。患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痛的人,皮肤上常有大块棕黄色色素斑。
总之,对于皮肤颜色的变化,既不可神经过敏,又不可疏忽大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儿科
美容之声
中西结合
肝病治疗中心
杏林杂谈
。。屋里的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