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婴幼儿腹泻看肛色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婴幼儿腹泻看肛色
[复制链接]
204
|
0
|
2019-8-26 21: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夏季是小儿腹泻的多发季节,尤其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溏稀呈蛋花汤样或水样。由于泄泻最易损耗津液,损伤元气,失治、误治还可导致脱水,因此,长期的腹泻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发育成长。 在辨证治疗婴幼儿愎泻时,中医一般将其分为四种证型:即脾虚泻、伤食泻、湿热泻与脾肾两虚泻。笔者从事儿科疾病治疗 40余年,并潜心于肛诊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婴幼儿腹泻,在诊治过程中除望、闻、问、切四诊与化验粪便或大便培养等检查外,观察肛门颜色的变化可以协助诊断与治疗。现介绍如下:
1.肛门不红不肿。多属脾虚泻。病因系脾胃虚弱,运化失调以致水谷不分而泻下,症状有大便色白或淡黄,食后即便,完谷不化,排出无力,多无气味,小便色清,大便常规化验有瞻肪球。治应补虚健脾,中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西药可选用金双歧等。
2.肛门红而不肿。多属伤食泻。病因系乳食不节,杂进辅食,油腻厚味停滞不化之故。症状有腹胀或伴呕吐,大便黄绿有黏液、奶瓣,气味腥臭,纳呆拒食,大便常规化验可发现少量白细胞。治应健脾消导,中药可选用“三甲散”、“健胃消食片”,西医多采用“液体疗法”。 3.肛门红而肿。多属湿热泻。病因是湿气内蕴,外伤秋燥,湿热下注,水谷不分。症状有啼闹腹痛,泻下急迫,大便溏秽,色绿且黏,气味腥臭,小便色黄量少,腹胀,恶食,烦躁或伴发热,呕吐,轻微咳嗽、大便常规化验有红细胞、自细胞或少量脓液。冶疗中药可选用清热利湿药物,如:双黄连片、香连散、六一散等,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液体疗法治疗。凡肛门红或红肿属有炎症,可选用可润乳膏类消炎药膏外涂以防感染,也可用黄柏、黄芩各10g,水浓煎约30ral外涂,每日3—5次。
4.肛门色暗。多属脾肾两虚泻。病因是素体虚弱,久泻不止,脾阳受损,肾阴耗伤,元阳不固,气陷洞泻。症状有泻下清谷,便似鸭溏,色青似肉冻,气味微腥,腹软不胀,四肢发冷,精神萎靡,囱门凹陷,闭目垂头,啼不出声等。治应温补脾肾,益气固脱,中药可选用桂附理中散、十全大补丸、参苓白术散、独参汤“等内服,也可配以胡椒暖脐法 (白胡椒3粒研成细粉,放入肚脐内神阙穴处,用“暖脐膏”或麝香止痛膏,一般胶布也可以,外贴神阙穴,一日一换)治疗。同时,可配合针刺长强穴固脱止泻。脱肛者,另用五倍子15g,水煎熏洗后托入直肠即愈。因本症患者多有一定程度的脱水,故除中药外应给患儿补以适量的液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尊生保健
社区管理
中药方剂
寻医问药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