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反关脉初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反关脉初探
[复制链接]
96
|
0
|
2019-8-26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脉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虽为“四诊”之末,但“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脉诊的部位最常取的是寸口脉,按照脉的位置形态,寸口脉可分为正常脉和异常脉两大类。绝大多数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寸口位置触及桡动脉的搏动,并按照掌后高骨定位寸、关、尺,此类脉我们可称其为正常脉。但也有少数人,脉不在寸口,而现于寸口背侧,故称之反关脉。
反关脉是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由于生理位置的变异,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故切脉位置也在寸口的背面,这种特异的脉位,称为反关脉。即脉学名著《三指禅》中所说:“间有脉不行于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侧,入大肠阳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关。”反关脉可见于两手或独见于一手,因位置表浅,在手腕背侧往往可看到其有规律的博动,此为先天所致,一般并非病脉,故不宜按常规的寸、关、尺来诊断疾病。
对反关脉的成因,《诊宗三昧·口问十二则·问反关脉》中记载:昔人所云反关之脉,但言脉位之异,未审所见之脉,与平常之人可例推乎,抑别有所异乎?答曰:凡脉之反关者,皆由脉道阻碍,故易位而见,自不能条畅如平常之脉也。其反关之因,各有不同,而反关之状,亦自不一。大抵反关之脉,沉细不及,十常八九。坚强太过者,十无二三。欲求适中之道,卒不易得也。亦有诸部皆细小不振,中有一粒如珠者,此经脉阻结于其处之状。故其脉较平人细小者,为反关之常。较平人反大者绝少,不可以为指下变异,谓之怪脉也。凡遇反关殊异平常之脉,须细询,其较之平时稍大,即为邪盛。比之平时愈小,即为气衰。更以所见诸证参之。
与反关脉类似而容易混淆的是异行脉,其与反关脉有两点不同:一是大多在正常取脉处亦可感受到有极微弱的脉动,二是通过有效治疗后,寸口背侧脉动消失,而正常取脉处又恢复正常脉动。此脉因病而异,又因病愈而恢复正常,用解剖学无法解释,且未见诸医籍文献记载。类似的桡动脉畸形还有斜飞脉,是指脉从尺部斜向虎口腕侧者。临床均应注意鉴别。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心
中医妇科
社区管理
尊生保健
中西结合
中医外科
美容之声
针道天下
中药方剂
心之水选择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