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走进中医
›
妊娠脉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妊娠脉考
[复制链接]
97
|
0
|
2019-8-26 2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学对于诊察脉象辨析妊娠有丰富经验。在早期妊娠反应尚未出现时即可根据脉象判断是否妊娠,进而推测妊娠月份、推测妊娠男女、推断妊娠结局、判定即将生产。搜集整理祖国医学对妊娠脉的论述,对于指导临床与教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妊娠脉特征
对妊娠脉的论述,始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平人气象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众多医家皆从之,但对其理解,众说纷纭。
对“阴搏阳别”的理解,王冰释之曰:“阳,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出,与寸脉殊别,阳气挺然,则有妊之兆也。”他认为是尺部脉动盛。王叔和在《脉经》上认为“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1]《黄帝内经太素》理解为“阴脉聚,阳脉不聚也。”[2]现代医家认为阴搏阳别是说两尺脉象滑数搏指,异于寸部阳脉,便是有孕之征。
对手少阴脉的理解,也是各家争鸣。《脉经》曰:“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认为手少阴是指寸口部的尺脉;清朝医家张志聪明确地指出:“以妇人两手之尺脉候之。”[4]《黄帝内经素问》说:“手少阴应为足少阴。”还有医家认为少阴是指手少阴的神门穴[3].现代医家认为“手少阴脉动甚”是说月经初停时,诊左寸脉滑动,这是血欲聚以养胎的现象。
此外,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载:“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仲景据其临床实践,描述了妇人妊娠期间生理特殊改变的一些有规律的证候群,点出了“阴脉小弱”是妊娠期的脉象特征,这与《内经》的描述大不相同,不过多数医家还是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如《胎产心法?脉法》说:“凡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现代有医家认为妊娠脉应以尺脉切之滑利为主,神门穴切之为辅,并非是切以左寸心脉[5]。
二、判断妊娠有无
《素问?腹中论》所谓“身有病而无邪脉”,是指身体虽有症状,但三部脉正常,无弦、芤、涩等现象,便是有孕之征。这是辨孕总则,为后世公认。
王孟英曰“尺脉滑疾,皆为有孕”,这是从尺脉来判断;《脉经》谓“妇人脉数而经断者,为有孕”,这是从脉率和症状来判断;《脉决》“寸微关滑尺带数,来往流利并雀啄,皆孕脉也”[7],这是从三部脉各自的特征来描述妊娠脉;《妇人秘科》“震风之喜有征,妊娠之脉必确,尺数关滑寸盛,阴搏阳别而雀跃”,这一论述和《脉决》有出入,《脉决》认为寸脉微,《妇人秘科》认为寸脉盛。
以上医家所言脉象特征可以用滑数和流利来概括。有医家持不同观点,如《景岳全书?脉神章》云:“凡妇人怀孕者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脉必滑数倍常,此当然也。然有中年受胎及气血赢弱之妇,则脉见细小不数者亦有之,但于微弱之中,亦必有隐隐滑动之象。”《千金方》论曰:“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现代医家理解为停经和恶心不欲食为病态,但无相应的病脉,就应当首先考虑到可能是妊娠反应。
三、判断妊娠月份
《脉经》载“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以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指出了妊娠脉初期、早期、中期的频率和流利度特征,以及妊娠三个月与五个月的脉象差别。
从脉的节律描述,《脉指南》曰:“关上一动一止者一月,二动二止者二月,余仿此。”从关部脉来判断妊娠月份的仅此一家,值得深入研究。
现代医家认为,身有病而无邪脉,尺脉按之不绝,在妊娠30~40天就出现。出现六部脉充盈滑利流畅,一般多以40~60天时最为显著。此时,各种妊娠征象已较明显,判断妊娠应当没有困难。到60~90天及以后,两尺脉尤其充盈滑利,更加显而易见,与寸脉比较,也已经明显不同。
四、推测妊娠男女
从频率判断为“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从形态判断为“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单从尺脉判断为“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总之,男属阳,诸阳为男;女属阴,诸阴为女。
五、推断妊娠结局
《脉经》云:“寸口脉洪而涩,洪则为气,涩则为血,气动丹田,其形即温,涩在于下,胎冷若冰。阳气胎活,阴气必终。欲别阴阳,其下必僵。”认为脉象洪滑为佳,细涩欠佳。《脉理求真》“虚涩燥急,其胎必堕”,认为脉象弱,无滑利之象者,妊娠预后不良。现代有医家根据脉象决定是否应该保胎,认为脉象非滑利者,应当保胎。
六、判定将要生产
从寸口脉论曰:“欲产之脉,散而离经。”从尺脉论曰:“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者,欲产也。”[8]也有医家从手中指判断如《薛氏医案》:“妊娠欲产之时,但觉腹内转动,即当正身仰卧,待儿转身向下时作痛,试捏产母手中指,中节或本节跳动,方与临盆即产矣。”《医存》持同样观点:“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乃正产时也。”更有医家根据脉象来推断生产的时辰:“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日日午定知生。”
现代研究认为,非孕及孕五月之前,绝大多数妇女不能在中指中节的第一诊区触及脉动(宗薛氏中指诊法,以左中指为检测部位),即使随妊娠月份增加,也只能在中指本节扪及脉动。临产后在宫口扩张不同时期可相应在中指指端一定的诊区出现脉动,并随宫口扩张从中指本节向指尖移动。
七、小结
总而言之,妊娠脉以尺脉滑利为主要特征;以寸口脉按之散与不散为主判断妊娠月份;以左手与右手脉象差别为依据推测妊娠男女;以散而离经,中指脉动为征象判定即将生产。但因人之禀赋不同,健康状况各异,故诊断妊娠与否,脉象正常与否当综合四诊,方可得出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1.王叔和。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79。
2.程士德主编。素问注释汇粹(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76、275。
3.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经注释(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17、191、91。
4.张隐庵。皇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35。
5.鲍庆堂。妊娠脉初探。甘肃中医学院学报[J].第21卷,第2期。
6.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0。
7.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经注释(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低头花已谢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