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大医院线
›
中医儿科
›
郑启仲自拟升降制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郑启仲自拟升降制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复制链接]
170
|
0
|
2019-8-27 17: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组成:炒僵蚕6克,蝉蜕6克,广姜黄6克,制白附子3克,全蝎3克,生白芍12克,穿山龙9克,莲子心3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以上为5~7岁小儿用量,临证可随年龄、视病情增减。
功效:升清降浊,化痰熄风。
主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或用中药配方颗粒,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温开水化服。
方解:该方为郑启仲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郑启仲认为,抽动症的病位在肝脾,病因为痰邪,病机为升降失常,肝风内动。其依据有三: ①症多怪异,当责之痰:发病无明确病因,发作无明显诱因,抽动无一定规律;临床所见症状如眨眼、举眉、耸肩、努嘴、撞头、抖肩、怪声、秽语、咒骂、以及不自禁自残行为等,怪症百出,为痰作祟。②脾常不足,多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尤其在城市“洋餐”日多,膏粱厚味,常致积滞,聚湿生痰;小儿“阳常有余”,患病易从热化,而用药多寒凉,损伤脾胃,痰浊内生。③升降失常,抽动乃作:小儿“肝常有余”,家长望子成才,学习压力持续,日久则肝气郁滞,克脾碍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引肝风,抽动乃作。郑启仲把抽动症的病机概括为“痰邪内扰,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肝风内动”。治疗当以“升清降浊,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为要。在此观点指导下创拟了“升清降浊制动汤”,简称“升降制动汤”。升降制动汤由升降散、牵正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升降散中僵蚕清热解郁,化痰息风,为治风痰之圣药;蝉蜕甘寒无毒,祛风止痉;姜黄辛苦性温,破瘀血而行气,理肝脾而散郁;大黄荡涤瘀浊,四药合用,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肝疏脾运,气机调畅,痰化浊清,风自息焉。正如杨栗山在描述升降散的所治证候中说“如肉瞤筋惕者……苦笑无常,目不能闭者;如手舞足蹈,见神见鬼,似疯癫狂祟者……但服此散,无不取效。”抽动症首发症状多起于面,牵正散中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头面游走之风;全蝎搜风通络,与僵蚕、蝉蜕、白附子相伍,化痰通络,祛风止痉之力益彰。芍药甘草汤平肝缓急而止痉。穿山龙化痰通络。莲子心清心安神,交通心肾。全方配伍,共奏升清降浊,化痰通络,平肝熄风,清心醒脑之效。正切“痰邪内扰,气机失调,升降失常,肝风内动”之病机。配伍得当,疗效肯定。
临证加减:①按《实用中医儿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辨证分类加减运用:辨证属脾虚肝亢者,去大黄、莲子心,加炒白术、清半夏、天麻;辨证属痰火内扰者,加黄连、栀子、胆南星;辨证属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钩藤、代赭石;辨证属水不涵木者加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等。②按抽动部位加减:眼部症状突出者,加谷精草;鼻部症状突出者,加辛夷;口唇症状突出者,加厚朴花;喉发怪声者,加苏叶、厚朴、半夏;有秽语者,加石菖蒲、珍珠粉、人工牛黄。若心肝火旺,痰火壅盛,风气二池(目上下胞)色青,全身症状较重者,加羚羊角,或配服安宫牛黄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肠炎,痢疾,疟疾
中医内科
风湿病治疗中心
中医沙龙
妇科病治疗中心
临床经验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心
高血压病治疗中心
肿瘤治疗中心
医学视频
【小渔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内科
中医外科
中医妇科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