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来了,连家长都被传染上!

[复制链接]
查看199 | 回复0 | 2019-8-27 18: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以为手足口只找孩子的麻烦吗?不,家长也可能被传染。

@感染科李侗曾表示去年就曾有个家长说孩子得了手足口,然后同一个幼儿园的好几个家长都感染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其好发人群往往为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自2008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给我国5岁及以下儿童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根据既往流行规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进入春夏流行季。

没错,手足口又开始了!

1.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临床上分为两型:

■ 轻症手足口病

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

发热1~2天后会出现皮疹,典型的表现是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病程一般5~7天。

■重症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的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重症病例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即使送进ICU抢救,有时仍措手不及。大部分患儿会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由于死得很突然,很多家长往往接受不了现实。

比如2016年8月28日上午,北京顺义区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发生了一起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病例。

患儿的家属当时想不通,在医院制造了拉横幅、设灵堂、武力殴打医院工作人员的恶性事件。

2.为什么对手足口病谈“虎”色变?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手足口病初期跟普通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没什么区别,容易误诊。有时,直到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才发现是手足口病。

第二,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肿、神经系统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但不论轻症重症早期症状可能都一样,有时候很难区分轻重缓急。

前面提到过的死亡病例,在同一家儿童医院一天内就诊了3次,头两次医生可能误判了病情,等第三次评估为重症时,治疗已经来不及了。

3.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当手足口病患儿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可出现全身出冷汗、手脚冰凉、皮肤花纹。

(5)高血压,不管年龄大小均可表现为呕吐。此外,儿童可诉说有头痛、视物模糊,小婴儿可出现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所以,每一名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要行血常规检查。

(7)高血糖可有多尿、口渴、多饮等表现。







[1] [2]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